11月1日上午,廣西藝術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教師書畫作品展”在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畫展以中國畫、書法藝術為切入點,旨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示桂林中國畫學院教師的團隊實力和學術水平。
廣西藝術學院桂林中國畫學院建立于2002年3月,是中國第一所以“中國畫”稱謂命名的學院。學院把繼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中國書畫”的文化概念來指導教學和推進中國書畫的教學實踐。自成立以來,學院發展迅速,從初創之時單一的中國畫專業,發展到現在具有以中國畫、書法為基礎支持的多個相關專業方向,學生從本科一個班的40人發展至今含本科生、研究生600多人的規模。與此同時,學院教師規模和學術層次也逐步擴大、提升。學院云集了漓江畫派中國畫學科的精英和代表,擁有廣西優秀的中國畫教學及科研隊伍。為籌備此次展覽,學院藝術家全力以赴,以精品意識進行創作。展覽共展出了學院國畫、書法專業37名教師的百余幅作品,黃格勝、鄭軍里、余永健、陽山等國畫名家都精心準備了作品參展。這些作品藝術風格多樣,繪畫技巧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書畫家以飽滿的熱情,從不同角度謳歌了廣西的美麗神奇及其獨特的風土人情,彰顯了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在開幕式結束后召開的研討會上,與會書畫家、學者對此次作品展給予了積極評價。廣西美術出版社總編輯黃宗湖表示,此次展出作品中山水、人物、花鳥等畫科都有涉獵,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十分可貴。多樣性是美術院校發展的基礎,如果風格太單一,學院的生命力就會減弱。在創作技法上,老師們在對傳統技法進行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嘗試運用各種材料,整體呈現出較高的水平,彰顯出濃郁的創作研究氛圍。
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黨總書記帥民風認為,桂林中國畫學院以“中國書畫”的文化概念來指導教學與實踐,對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將起到巨大作用。他對學院長期堅持寫生教學表示由衷敬佩,“在藝術流派不斷涌現、創作技法不斷更新的現代社會,桂林中國畫學院能堅守古老的寫生創作,難能可貴,這與漓江畫派堅持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
廣西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蘇旅認為,中國畫是世界上獨有的畫種,科技越發達,全球化進程越快,就越顯出它的珍貴。桂林中國畫學院應該堅持走中國畫最正宗的文脈,繼承前輩大師的技法,并加以發揚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展出了學院老師創作的幾十幅書法作品,這在以往學院舉辦的展覽中并不多見。與會人士在縱論中國畫的同時,還特別對參展書法作品,以及桂林中國畫學院將書法藝術引入高校教育體制表示了肯定。南寧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黃大業表示,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從民間師承走到高校殿堂學科式教育,桂林中國畫學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從展出書法作品來看,基本代表了廣西的水平,甚至是全國水平。帥民風認為,廣西書法教育有著優良的傳統,曾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過全國矚目的“現代書法現象”。廣西書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桂海碑林”的規模及影響力不見得比西安碑林弱,希望書法家們秉持傳統,張揚個性,輔以理論,將書法國粹發揚光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