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何世良,是從寶墨園內那座巨型磚雕影壁《吐艷和鳴壁》開始的。這座磚雕彩壁長22.38米,高5.83米,以造工精巧、氣勢恢宏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也令何世良榮獲“番禺區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廣州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磚雕是在質地細密的磚上雕割物象或花紋的工藝,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裝飾。與牙雕、玉雕等主要用于欣賞陳設的雕刻藝術不同,磚雕更具實用性,與古建筑空間緊密相關,是依整幅圖畫的層次、布局,在青磚上逐塊雕出,最后拼接成整體嵌砌到墻上的多層次畫面。廣州的磚雕與北方不同,是直接在青磚上進行雕刻的“完全磚雕”,而北方磚雕則多是陶土捏出造像之后進窯燒制,最后再用刻刀修飾。
沙灣磚雕藝術歷史悠久,造像精美,是廣州八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之一,而何世良就是這一門瀕臨失傳的絕藝的唯一繼承人。
代表作
主要代表作品為番禺寶墨園大型磚雕彩壁《吐艷和鳴壁》和粵暉園大型彩壁《百福暉春壁》。其中,磚雕作品《吐艷和鳴壁》在保留了嶺南磚雕中深淺浮雕、高雕、掛絲雕、透雕、鏤空等高超技藝之外,鏤空技術還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互相穿插,通空如蟻穴。
你識唔識
1.廣式磚雕與其他地方相比有什么特點?
2.何世良的什么磚雕作品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
3.大型磚雕作品是整體雕刻的還是拼起來的?
你答對了嗎?來文章里面找答案吧!
欣賞指點
中國的磚雕藝術,從漢代畫像磚開始,至宋代具規模,及明、清達鼎盛。明代雕刻粗擴、古樸,一般是平雕和淺浮雕;清代雕刻細膩繁復,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圖案豐富,場面壯觀。到今天,在廣東、安徽、山西、四川等地都還有流傳,那么廣式磚雕究竟有什么特點區別于其他地方呢?何世良說,“嶺南磚雕的特色在于刀法細膩,遠看很好看,近看也很美觀,而北方的作品大氣、遠看裝飾性好,但是不耐看。
還有一個特點是,嶺南磚雕是直接在建筑用的青磚上雕刻的,是“真正的磚雕”,而徽派則是先用泥胚捏出形狀后,再進爐燒成磚,出爐之后再修飾的“半雕”,或者在磚胚上淺雕之后燒制的“全雕”。
掛線磚雕
廣式磚雕中最突出的深刻手法,把花紋深刻成織錦緞般圖案,線條流暢自如,纖細如絲,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稱為“掛線磚雕”。這種藝術風格能夠出現在廣州,也是有原因的。何世良說,因為廣州四季溫暖濕潤,不像北方那樣冬天嚴寒積雪、屋檐下垂掛冰棱,所以客觀上能夠允許這樣纖巧明快的工藝存在。
磚雕作品流程包括:
定尺寸-構思-選料-根據構圖排列-開胚(開粗胚-開細胚-調整)-修光(粗修-細修-精修)-整體收拾-做舊-接拼-安裝
磚雕也可成為室內裝飾
何世良的工作室設在番禺沙灣一座偏僻的廠房里。我們到達的時候將值午休,學徒們陸續離開,偌大的廠房粉塵甫定,打磨機和風鉆的轟響驟然停歇,我們才能定一定神,在噪音之后突然的寧靜中安然環顧四周。
廠房的主體部分是木雕工作區,目前正在承做一些廣式家具。側面小院里是磚雕工作區,墻角堆積著毫不起眼的普通青磚,地面上滿是磚塵和木屑。那些青磚,將被打磨成合適的尺寸,然后浸泡在水中,再曬干用以雕鑿。朝南的墻面鋪天蓋地掛著一幅工筆線描的圖稿,工作臺上攤著繪上了線稿的磚塊和工具,另一邊的地面上,已經鋪開了不少雕成的磚塊,每一塊上都有花朵、葉片、荔枝、木瓜、粵劇人物和抱著魚的娃娃,它們將組合成一幅整體的作品。在組合完成之前,它們很像一盒散亂的拼圖游戲。
這盒正在制作中的“巨型拼圖”,是何世良應北京的廣州大廈之約,定制的一座長4.2米、高2.5米,以嶺南佳果為主題的照壁。這可是稀罕物。傳統中,磚雕只是古建筑檐頭壁腳的裝飾,雖然廣式磚雕號稱“掛線”,精細無雙,但是也只能在戶外櫛風沐雨,進不得大雅之堂。即使是寶墨園里那座橫空出世,令何世良“一役成名”的《吐艷和鳴壁》,開創了大型磚雕作品獨立展示的先河,但也還是在室外的。磚雕也能做大型室內裝飾?不敢說絕無僅有,至少也是鳳毛麟角了。問何世良,他倒是淡然:“我們的磚雕不光是用傳統的手法,在構圖上加了許多國畫工筆的風格,比較飽滿,做室內大型裝飾可以的。”
再怎么構圖飽滿,磚頭總是磚頭,青灰灰的一大片,放在大廈的廳堂里能好看嗎?何世良解釋說,其實,傳統的沙灣磚雕藝術就富有雕刻的色彩效果,使人在單色中感覺到有色彩調子。比如人物穿的袍服大都雕有深凹線花紋,衣袖則用淺凹線雕,人物的胡須用較深凹的線條來表示,陽光下看起來,能讓人感覺出它黑白灰的豐富調子。至于他這次做的《嶺南碩果》,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雖然材質是同色的青磚,但層次分明的成品會在燈光下顯出優美豐富的色調,很有國畫的感覺。
從設計線稿開始,何世良就著意突出嶺南風格,花是木棉花、樹是芭蕉樹、果是荔枝果、瓜是青木瓜,為了這幅圖,他可是畫了不少寫生稿呢。那構圖迥然不同于傳統的對稱性裝飾構圖,而是有了留白,有了視覺重心,有了黃金分割,有了國畫花鳥的構圖感。而在細節上,又繼承了傳統廣式磚雕細膩的特點,荔枝的處理,荷花的處理,都一板一眼。用何世良自己的話來說,是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構思。雖然是草圖,也能看出他深厚的國畫白描功底,構圖飽滿,局部嚴謹,不僅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瓜果掩映成趣,花葉搖曳生姿,花團錦簇卻不顯擁擠,朗闊開闔仍不覺枯淡。“造型準確是最基礎的要求,而審美的水平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水平,限制了他能不能不斷提高。”何世良說,少年時他經過相當長的造型訓練,至今仍經常去看畫展、工藝展,“揣摩人家的東西,尤其是看國畫,或者看廣繡展。”
構圖重要,細部亦重要。何世良掂起一塊青磚給我們講上面荔枝的做法:“先要將一部分青磚拼在一起,按著線稿上的布局,在磚面上畫出墨稿,磚雕是立體的,有浮雕有圓雕有鏤空雕,墨稿是平面的,這時候就要有空間構圖的意識,想象它雕成型的樣子。磚雕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部位要選擇不同的角度和力度去雕,手法上要掌握要領。比如這個小小的荔枝,打胚型的時候用的是‘打’的手法,修光的時候用的是‘鏟’的手法,在表面上起紋的時候用的是‘挑’的手法……幾種手法要混合運用。”
沙灣仔重拾失傳絕藝
其實,一年半以前我們就曾經來采訪過何世良,比起當時,工作環境似乎并沒有什么改善。何世良說,他們已經采取了許多措施防止粉塵和噪音,但是效果不大,也因此,許多來學藝的年輕人望而卻步,半途而廢。“不是真的喜歡磚雕的人,是堅持不了幾天的。”
但何世良堅持下來了,因為他愛。一個人與一門藝的緣分,總有些伏筆和前因。生長在沙灣的何世良,從小就在附近大大小小的老祠堂的門楣壁腳,看了滿眼滿心的磚雕、木雕、灰塑。從小,他就喜歡拿磚頭瓦片磨成各種形狀來玩,看到人家修祠堂,幾塊舊青磚慢慢變成一臺粵劇大戲,他興奮得回家連覺也睡不著。后來十多歲上拜師學木雕,閑暇時候也還是喜歡自己嘗試著做一些小的磚雕玩意。聽鄉親說,以前沙灣人富裕,修了很多宗廟祠堂,于是也有了很多磚雕、木雕、灰塑的高手,在全廣東都是赫赫有名的。文革時期破四舊,廟宇祠堂都毀了,這門手藝也就斷層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人們慢慢開始重新重視傳統文化,開始修復廟宇祠堂,對古建筑裝飾有了需求,磚雕這門古老的工藝,才重新有了發展的機會。
何世良真正開始做磚雕也是在這時開始的。1995年寶墨園開始建造的時候,一開始磚雕的活兒是請外地工匠來做的,然而才做了個開頭,園方就覺得不像嶺南的效果。正好何世良那時在那里參與木雕工程,他們就叫他試一試,這一試,效果還不錯,于是就正式讓他承擔巨型磚雕影壁《吐艷和鳴壁》了。
說起這十年之前的威水史,何世良謙虛而平淡:“現在看起來,我自己其實覺得還不夠,不滿意,如果現在做,一些地方可以處理得更好。之前做磚雕都是小件,就是接了寶墨園這個工程才深入研究,聽到哪里有好的磚雕就跑去看。那時候廣州已經沒有人在做磚雕了,好在我學習木雕的師公年輕時候見過從前的人是怎么做磚雕的,講給我聽。比如,做這樣大型的磚雕,要用許多許多磚塊拼接起來,那么最重要的就是‘開底’,也就是最底下這幾行磚,這是坐標軸。這幾行磚做好了,上面的才能一行行一排排順暢地接上去。”
何世良把《吐艷和鳴壁》的成功歸于態度的問題。“認真去研究刀法、造型,就能做出好東西,馬馬虎虎做一下就想收錢,那一定做不好。做工藝,要用心,用感情。”
磚雕不是純藝術
比起一年半之前那次采訪,如今的何世良更加平和。在廠房的外面,叢生的蔓草中堆放著幾噸舊青磚,像個破敗的建筑工地。何世良說:“人們一般會覺得磚雕材料很好找,其實不是的。以前的青磚是要田里的泥來制作,要讓牛在里面一直踩到變成起粘性的膠泥才可以拿來燒制。現在因為成本問題,青磚是沒有多少人愿意生產的,紅磚又不能刻。你看到的這些磚,是我們近些年買回來的,只要有老房子在拆,我就去買一些青磚回來,不過一萬塊磚里面只有兩三千塊可以用。選出完整堅固的,浸水、磨平,單獨放在一起。暫時來說,這些青磚還是夠用的,將來就很難說了。”
看著這么多青磚,突然想起,這么沉重的磚塊,做成磚雕應該也是重量可觀的,拿去展覽似乎很麻煩。何世良笑著說:“其實很少會有工藝展想起來要磚雕去的。磚雕在工藝江湖里,是草根。不過我們也的確要把做好的作品運出去,小件的可以摞起來裝車,大件的就一定要平放,別看它是磚頭,鏤空刻線了還是很易碎的。”
被評為磚雕這門民間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何世良其實已經寫過幾篇文章來講磚雕,也考慮過從理論上對這門工藝進行總結研究,然而生存環境的艱難,讓他沒辦法花太多時間在研究上。“你一直和我說‘民間藝術’,其實磚雕本質上是‘民間工藝’。一方面,它要吸收很多藝術門類的長處;另一方面,它又不是純藝術,而是市場化的東西,沒有市場需求,就難以為繼。我這個工作室,現在來找我專門做磚雕的很少,倒是以做私人別墅的中式裝修為主;我這些徒弟,我不光教他們做磚雕,也要教木雕、廣式家具制作、園林設計、古建筑裝修,不然他們才不來學呢。光學磚雕沒有飯吃。”
于是我在廠房的主體車間里看到的都是定制的木雕家具。何世良給我們講起木雕和廣式家具,沒講幾句卻又不知不覺地回到了磚雕上面:“雖然同是雕刻,但是木雕的特點是一塊木料雕一件家具,磚雕卻是許多塊磚拼接的,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要有大局觀;廣式木雕家具線條圓潤,而磚雕要出效果,線條要更細密、更清晰、更凌利,線塊感要更強。”
有你好睇 在廣州看磚雕
陳家祠
陳家祠正門東西廳的水磨青磚檐墻上,共有6幅大型磚雕。其中兩幅寬4.80米,高2米,論其規模和技巧,都是廣東地區少有的巨制。其中最有名的是東檐墻上正中的那幅取材于歷史故事的“劉慶伏狼駒”,全圖雕有40多個人物,刻劃出北宋時劉慶降伏西夏送來一匹名叫“狼駒”的烈馬的生動場面,人物形象生動,神態各異。左右兩幅為“百鳥圖”、“五倫全圖”。西檐墻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梁山義士晁蓋、昊用、林沖等眾多英雄好漢匯集在聚義廳的宏大場面。左右兩幅分別為“梧桐杏柳鳳凰群圖”和 “松雀圖”。
寶墨園
在番禺區沙灣寶墨園可以看到何世良的代表作《吐艷和鳴壁》。長22.38米,高5.83米,厚1.08米,總面積為260平方米,通過圓雕、透雕、或深或淺的浮雕以及難度極高的掛線雕等工藝,正面雕出神彩各異的鳥類600多只,百花爭艷的花木100多種,壁的背面則雕有東晉書法名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成為中國磚雕史上的一大突破,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