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門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是該公司十周年慶拍賣會。除了書畫精彩紛呈,古董珍玩也琳瑯滿目。古董珍玩分為“江梅閣文房藏品專場”、“紅色回憶專場”、“吳門拾珍專場”、“古董珍玩精品夜場”。
“江梅閣文房藏品專場”為文房專場。凡筆、墨、硯臺、筆筒、水盂、水注、印泥盒、墨床、印章一應俱全。其中筆擱就達十幾件,其中“金西厓”銘留青竹臂擱尤其精彩,銘文為“袌鋗廬圖,庚辰春二月,袌鋗居士自畫。西崖刻。” 此筆擱為金西崖得意之作。陽文皺地,刀法特殊,美麗而文雅。凸面為山水茅屋小景,相間以樹木、人物,整圖滿而不繁,風吹樹動,山影潛行。茅屋中,吳待秋踞坐賞鋗。金西厓用刀如用筆,簡單而到位,刀法細膩、工整,風格獨特。梧桐、松樹相對,風中竹枝的神態表現盡然。金西厓以畢生精力研究探索竹刻藝術,雕琢了一批精美絕倫的竹刻珍品。其大部分竹刻作品被上海博物館收藏。此件“袌鋗廬圖”竹刻為名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刻竹小言》P299有著錄。
“紅色”題材的收藏近幾年風生水起,蘇州吳門拍賣曾在春拍中推出的“紅色回憶”專題則尋找了一個新的領域,首度在集中拍賣紅色題材的雕刻工藝品。而這些象牙、黃楊木、漆雕作品,展現出了精湛的工藝和特色鮮明的時代風貌。紅色收藏,之所以受到高端藏家青睞,大致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心理層面,現在拍場上大手筆購入藏品的企業家和收藏家,大多是50、60、70年代人,他們經歷了那個特殊的時期和環境,與“紅色藏品”有心理上的親近,因此愿意購買。二是技術層面,紅色藏品雖說往往有政治因素,在藝術層面上未必那么純粹,但是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細致,而且作品傳達出的熱情和激越,至今仍能讓人熱血沸騰。當時有些作品還是大手筆,由群體創作,這在今天也是難以做到的。三是投資層面,紅色藏品所代表的那段歷史時期,在藝術品的歷程中比較短,作品數量有限,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有升值空間。
“吳門拾珍專場”包括了幾乎所有的瓷雜門類。近400件拍品,在網上預展,已經吸引了眾多的藏家追捧。其中包括“海外回流”、“文房”、“香爐”、“老藏家”等四個系列。“文房”、“香爐”是蘇州吳門的強項。而海外回流的拍品也相當搶眼,據有關統計顯示,在1992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恢復后的15年,海外回流藝術品逾8萬件,如今還在不斷刷新單件拍品的成交記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則顯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7萬件,按照民間收藏是館藏量10倍的慣例估算,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估計超過1000 萬件。有專家表示,“海外回流”現象是在1992年中國藝術品恢復拍賣之后出現的。尤其是2002年文物法修訂后,來源于中國港澳臺與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地的海外回流文物,成為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藏家“淘寶”的必爭之地。
“古董珍玩精品夜場”是江南第一場被業界稱為夜場的拍賣會,精品迭出,目不暇接。特別引人注目的是557號拍品,這抱“御書堂”銘蕉葉琴為明晚期制作。杉木面,無底,黑漆透朱,大蛇腹斷及小蛇腹斷,中有梅花斷,做工極其精美,蚌徽,琴內腹刻有雙赤龍,雙龍之間刻有隸書:“御書堂”。御書堂是孔府內明代古建筑群,是接待皇帝和朝廷欽差大臣的地方。琴通長128厘米,原為孔府舊藏。蕉葉式屬于文人造琴的一類,顧名思義,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象流動的音樂,優美的身姿表現著文人浪漫的情趣。蕉葉式是古琴中最難做的琴,工藝復雜,需要的工時長,做一張蕉葉琴要花費相當于做三張其它式樣琴的時間,一般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蕉葉琴,但少見實物。此琴為高手所產斫,形制嚴整、端莊。琴在用材、制作工藝等方面,均見古代最高制琴的風范。無底古琴,據考,存世僅兩抱,一抱為故宮博物院所藏“ 古梅花”琴,此為僅見的另外一抱,起拍價為800萬。
蘇州吳門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蘇州吳門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蘇州吳門2010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