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你好!
程:你好!
孫:我剛了看你寫的批評艾艾的文章,很想找你討教討教。我個人覺得葵花籽這個作品非常好。
程:歡迎!那你就說說這個作品好在什么地方?
孫: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審美標準。我覺得你說得不錯,這些陶瓷葵花籽象征著十幾億中國人各自不同的個性和命運,以及擠榨、壓迫、絕望的生存境遇。
程:你理解錯了,我是說那些陶器的葵花籽是無法代表十幾億中國人不同的個性和命運,更別說象征中國人擠榨、壓迫、絕望的生存境遇。這種完全是勉強的附會說法。我在文章里說過了,如果一億顆手工陶器葵花籽能夠代表十幾億中國人,那么真實的葵花籽也能代表。
孫:可我覺得自己就是那些葵花籽中的一粒,因此認為這個作品非常了不得。
程:哈哈,是你偉大還是葵花籽偉大?其實,你這種說法太勉強了,完全是一種附會言說。中國人多,許多小粒葵花籽就象征14億中國了,你一個人,就是其中的一顆葵花籽了。兩者實際毫無關(guān)系,這種附會的虛擬聯(lián)想完全是一種捏造依據(jù)。再說那些葵花籽是通過少量模型,不斷翻制的產(chǎn)物,不存在代表不同生命的個性,更加合理的象征意義說明了大部分生命是沒有個性,恰恰是某種強力產(chǎn)物的副本,可以不斷復(fù)制生產(chǎn)。此外,就是算是那些陶器葵花籽代表了中國人的不同個性或命運,它們跟實際的中國人或命運又有什么關(guān)系。老實說,這恰恰說明了這個作品的空洞無聊,靠附會胡說賦予它的意義。
孫:我覺得我就是一顆葵花籽。這就夠了。
程:你是腦殘!
孫:哇,你怎么這樣跟人討論?(QQ動作:錘打腦袋)
程:對不起!你的說法叫我實在受不了。好好,你就是艾未未作品里的一顆葵花籽,你滿足了不是?
孫:我覺得自己就是那些葵花籽的一顆,感到生活中國人的確擠榨、壓迫、絕望。我就是喜歡這個作品。我覺得艾未未很有正義勇氣,無人可及。
程:呵呵,看來我們沒有什么可討論了。
孫:我覺得艾未未是最值得尊敬的藝術(shù)家,雖然你也是不錯的批評家,但這次我要站在艾艾一邊!
程:你是老艾的鐵桿粉絲,正如信徒對偶像的崇拜。我在文章里說了,盡管我非常贊賞艾未未在汶川地震、楊佳事件上表現(xiàn)出個人的正義勇氣,可他的“葵花籽”作品是大而不當(dāng)、空洞無聊,最令人無法容忍的那么大的消耗就是為了追求轟動新聞效果。
孫:樹大招風(fēng),藝術(shù)界有不少人在嫉妒艾未未。
程:批評艾未未就是嫉妒他,照你這種說法,艾未未批判專制政府也是嫉妒極權(quán)統(tǒng)治者。我僅僅對這個作品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對錯不管,你必須尊重我這一基本權(quán)利,決不是你說出于一種不道德的嫉妒心理。
孫:人沒有完人,可中國藝術(shù)界有誰跟艾未未能比呀?藝術(shù)界那么多齷齪之徒,你不去批評,反來批評我們大家景仰的愛神艾艾。
程:我批的就是這種被尊為神的家伙,一方面是關(guān)愛普通人的命運,強調(diào)民主、平等和自由,一面方面又好大喜功,浪費那么多錢去做一個空洞無聊的作品。
孫:這是你個人的看法。他做一億顆葵花籽沒花中國一分錢,還給那么多下崗女工帶來就業(yè)。這是艾艾偉大的地方!
程:花誰的錢是一方面,不管何人出資,關(guān)鍵它是個消耗大、意義小的作品。那些錢就是不中國的,也是其他國家的錢,贊助經(jīng)費是來自稅收優(yōu)惠,絕對不是天下掉下來的免費餡餅。關(guān)鍵的是這個作品的大而不當(dāng)和空洞無聊,要消耗掉那么多財力、人力、能源,只是為了追求轟動的新聞效果。關(guān)于艾未未給下崗工人帶來了就業(yè)機會,這個固然沒有錯,但勞資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絕不是誰施舍誰的慈善行為,何況那些工人正如中國大多數(shù)“血汗工廠”一樣,他們付出很高的代價,得到很少的回報,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里、超時間的勞動,還少不了種種污染、健康損害,沒有勞保福利。最重要的陶制葵花籽這個作品是大浪費、大能耗,背離了藝術(shù)的精神價值,以最少消耗手段換取最大的文化價值,是藝術(shù)特殊的創(chuàng)造形式。
孫:有人給你留言,我很同意這樣的看法。我現(xiàn)在把他的復(fù)制過來[1]。
1:你一開始說真正埋單“冤大頭”是人民或納稅人, 難道這個項目是動用公用資金的嗎?可是看后面卻說是來向企業(yè)的捐贈,如果是由企業(yè)贊助的話,這就和人民沒什么關(guān)系的吧
2:你說 女工所獲必定是“血汗工廠”的報酬 雖然我也知道中國的工資相對國外是少的,但是如果他能給的是一般國內(nèi)的價格的話……你想說全中國都是血汗工廠嗎?
3:在經(jīng)濟學(xué)上有雇十個人挖坑,再雇十人去填坑的說法。雖然加起來是個無意義的事,但是這件事提供了20個人的工作,此外還可以帶動了面包,鐵鏟等一系列商品的消費。在這里的確他為1600人提供了有了工作的機會。而且如果這個作品出名了的話,她們能接到其他地方的訂單也不是不可能的。
4:個人意見,這東西還是很震撼的嘛。再說,藝術(shù)本來就是個人的東西的吧。沒什么好或者不好的吧。
程:1、在中國長大的人,普遍不了解國外企業(yè)繳稅跟普通人利益息息相關(guān)關(guān)系,正如他們把國家的錢或GCD的錢看成跟自己無關(guān)一樣。在國外,企業(yè)贊助公共事業(yè)通常可以享有一定稅收支配權(quán),假如它真正用公共事業(yè)中去,回饋社會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有些企業(yè)拿一定配額的稅收支配權(quán),名義是扶持公共事業(yè),實際變相為自身利益鏈的循環(huán)手段,贊助藝術(shù)也熱衷那些具有廣告新聞效果。問題是贊助一些空洞無聊的藝術(shù),這本身就值得批評?這是對公共資源和優(yōu)惠稅收的濫用。
2、估計艾未未在景德鎮(zhèn)加工這些葵花籽,支付給工人的報酬是一般的國內(nèi)價格,問題也就在這里,因為中國工人或勞動者普遍得不到應(yīng)有的合理報酬,更無勞保福利,就這種“血汗工廠”要說帶來了多少就業(yè),不免有些冠冕堂皇。中國普通勞動者就這么悲慘,為了養(yǎng)家糊口要付出巨大代價,還有感謝黨和國家、老板和工頭。
3、這是一種充滿暴力的反動經(jīng)濟學(xué),即使給錢,也不能雇人去做無意義而大消耗的事情,否則它就是一種破壞力。老實說,人類正是這種充滿暴力的思想,導(dǎo)致盲動生產(chǎn)與鋪張浪費,造成資源日益縮小、生態(tài)危機日益增大。今天的生態(tài)危機很大程度上來自這種盲目行為。艾未未的“葵花籽”作品就是浪費奢華的大手筆,完全是在追求轟動效果,此外就沒有多少意義。
4、人們的震撼不過是艾未未有能耐而已,能夠弄到那么多錢做那么大手筆的作品。他們并不在乎作品的實際意義、更不在乎它的藝術(shù)的倫理、社會的成本、生態(tài)的代價和資源的損耗。正如許多北京市民覺得CCTV“大褲衩”挺好,給首都帶來一道亮麗風(fēng)景。再有,中國人到?jīng)]有道德底限程度,完成持有一種“成者王、敗者寇”勢利眼態(tài)度,帝王的霸道與常人的奴性也一目了然。
孫:你真會上綱上線,怪不得有人說你是文革“姚文元”。
程:去你的。凡是說我是文革“紅衛(wèi)兵”或“姚文元”的家伙,十之八九都是在理虧時才搬出這套“絕活”,它在本質(zhì)上才是文革中不講理的遺風(fēng)。
孫:不管你怎么把《葵花籽》說得一無是處,但你無法改變我對艾艾的崇拜。他的能耐,才華,勇氣都是超一流的。不管“葵花籽”花耗多少錢,反正它是個可以進入藝術(shù)史的偉大作品。正如雄偉的萬里長城,它的震撼肯定是有造價的,要不就成不了人類文明史上四大奇跡。
程:哈哈,人人到了長城都感到它的雄偉,不由崇拜秦始皇,可沒有人在乎那些苦役們的血淚,首先自己不是那些累死鬼。艾未未的“葵花籽”好大喜功,目的就是讓人震撼他的大手筆。
孫:歷史進步總是代價,偉大作品能不需要大造價嗎?
程:真不愧是艾未未的粉絲,好大喜功而不計代價,目的就追求震撼性、轟動性的新聞效果。毫不客氣的說,你說的文明史、藝術(shù)史,實際上是非常可恥的歷史,是對普通人生命與尊嚴踐踏的歷史,也是加速世界自殺的歷史。
孫:你又上綱上線了,我不跟你討論這個。艾未未對汶川地震那些死去的孩子,還有楊佳事件,他表現(xiàn)出的勇敢、代價還少嗎?差一點被警察打成腦淤血。你程美信沒有資格批評他,除非你別他做得更好,你只會紙上談兵和嘩眾取寵撈取。我今天算是徹底看清你的真面目,有本事你弄幾千萬做個像艾艾的葵花籽作品,有種的像艾艾那樣跟強權(quán)作斗爭,那樣我也崇拜你為神。
程:我也贊賞艾未未對汶川地震、楊佳事件的勇敢表現(xiàn),但這不能代表他是絕對正確的萬能之神。我只是對他那些大而不當(dāng)、空洞無聊的作品表示否定,并沒有全部否定他的作品。象《老媽踢花》這類作品,沒有大消耗、大場面,取得實際意義完全超過了那些大手筆制作作品。藝術(shù)的價值畢竟是造價、場面的攀比。
孫:那是你不能認識葵花籽這種大手筆藝術(shù)的價值,再說,它有沒有價值也不是你說了算。那么多人都覺得這各作品很震撼!
程:我剛才說過,人們到長城都感到雄偉震撼,但他們都是無視勞役們的血淚性命,因為感到震撼不是那些長城的修建民工,相反,他們更崇拜秦始皇。
孫:我就是崇拜艾未未,他是我們的“愛神”。
程:好好!你拜你的神,我批我的評。愉快!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