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清雍正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估計逾1.2億港元

清雍正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 估計逾1.2億港元
香港佳士得的「重要中國瓷器和工藝精品」秋拍將于12月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據介紹,當天將推出多項重要藏品及三場私人收藏專拍。屆時,收藏家可親臨這場藝術盛宴,參與競投琳瑯滿目的歷代精品。是日的拍品約四百余件,包括瓷器、玻璃器、漆器、竹雕、宮廷御制陳設品、佛教藝術品、掐絲琺瑯及玉雕,總估值逾港幣5.55億(美元7,100萬)。
曄兮如華 – 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
在多場名家收藏專拍中,「曄兮如華 - 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Greenwald Collection)的明清御瓷可謂份量十足。葛沃得先生 (Gerald Greenwald) 收藏中國瓷器逾三十五載,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其藏品如今在收藏界備受推許。葛氏珍藏件件精奇,但最卓犖不凡者,始終是當年令他對中國陶瓷一見傾心的明清瓷器。今秋推出的宮廷御制明清瓷器共32件,估價從8萬至500萬港幣不等。這些藏品俱來源有緒,且件件富于傳奇色彩和藝術魅力。
眾多稀世珍品中最為矚目的是一對清雍正斗彩祥云紋水丞 (見左圖,估價:港幣500萬–800萬/美元65萬–100萬)。此器廣口,圓唇微斂,削肩寬腹,內挖淺圈足,因形似馬蹄,故名,又稱「馬蹄尊」。水丞通體白地,其上繪斗彩祥云紋,祥云翻卷,縈繞器身,器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此器造型簡樸瀟灑,釉色淡雅,紋飾飄逸,寓意吉祥。這對水丞曾為靜觀堂及香港徐氏藝術館舊藏。
清代康熙 (公元1662至1722年)、雍正 (公元1723至1735) 及乾隆 (公元1736至1795年) 三帝對制瓷極為重視,而葛氏珍藏亦以康雍干瓷器尤為可觀。各式奇珍中有一例清康熙五彩「壽」字桃紋小盤 (見左圖,估價:港幣100萬–150萬/美元13萬–19萬),此器撇口,淺弧壁,圈足。盤心以褐色、翠綠、草綠繪枝干綠葉,黑彩勾勒葉脈,以紅、黃及綠彩繪碩大的桃實,桃中心金彩書篆體「壽」字。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此盤造型小巧玲瓏,釉色素凈淡雅,寓「福壽雙全」之意。戴維德基金會藏一對大小和紋飾俱與本拍品相同的小盤,兩者皆為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所燒制。
是次專拍的另一件重器是一對清康熙外胭脂紅內粉彩果實紋馬蹄杯 (見右圖,估價:港幣400萬– 600萬/美元52萬–77萬)。器內底繪各色細意挑選的水果籽實,無一不寄托了兒孫滿堂、富貴榮華的愿望,可見二杯應是婚嫁賀禮。收禮的新人想必亦非富則貴,因為其胭脂紅料須用黃金研磨而成。本拍品工藝精湛,外觀秀雅,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的佳器中亦堪稱精絕之作。
妙色瑩然–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
紐約及香港佳士得即將呈獻「舒思深伉儷藝術品珍藏」專拍。此珍藏系列凝聚了三藩市地產大亨舒思深 (Walter Shorenstein) 及其夫人 (Phyllis Shorenstein,即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創辦人之一)三十多年來的收藏心血,融匯了二人共同搜羅的印象派畫作、雕塑,極品中國玻璃器、瓷器、翡翠及其他藝術品等。
舒思深伉儷除活躍于商界及政界外,亦潛心研究亞洲、歐洲及美洲藝術,并收藏了不少當代的藝術瑰寶。舒思深夫人對日本及中國藝術尤感興趣,對工藝卓絕且極具歷史價值的作品獨具慧眼。舒思深夫人把握發展三藩市文化及藝術事業的良機,于1966年在金門公園 (Golden Gate Park) 協助創立了亞洲美術館,其后歷任多屆董事,并兼任該館監理委員,直至1994年辭世為止
「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 (Shorenstein Collection) 香港專拍囊括八十件精品,估值逾一千萬美元,堪稱為本季最具份量的中國藝術精品專拍。是次盛會將于12月1日在香港舉行,各式珍品精采紛呈,其玻璃、瓷器和玉器佳作更讓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在絕妙瓷器當中,最矚目的當屬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 (見右圖,估價待詢)。此器兼施釉下青花及釉上胭脂紅料,繪就雙鳳、纏枝蓮紋及牡丹紋,其品相無懈可擊,足證御窯良工的藝術修為和卓絕工藝。壺身雙鳳畫工細膩,色彩及工藝與之相若的傳世品寥寥可數,本拍品在近似例中堪稱絕色。此壺尚有一配對之作,現為東京松岡美術館藏。
時至清代,中國的玻璃工藝進入了全盛時期,康熙 (公元1662至1722年)、雍正 (公元1723至1735年) 及乾隆 (公元1736至1795年) 三朝宮廷玻璃廠的技術更是爐火純青。在私人收藏中,舒氏伉儷的中國玻璃藏品以涵蓋之廣而見稱,當中又以清代中葉之前的杰作居多。拍品中的點睛之作乃乾隆時期的寶石紅料龍紋鳳首執壺,此器的構思匠心獨運,展現了模制與雕琢工藝的完美結合 (見左圖,估價:港幣400萬–600萬/美元52萬–78萬)。壺身的浮雕紋飾及鎏金銅柄亦配襯得宜,典雅創意兼而有之,在拍賣場上定然備受藏家青睞。
清乾隆粉紅地套寶石紅料蓮紋長頸瓶 (見右圖,估價:港幣150萬–200萬/美元19.5萬–26萬) 亦是難得一見的重器。此器的二色料深淺有致、相得益彰,且器形秀雅,雕工嫻熟,洵為匠心獨運之作。此外,拍品中尚有一件極為矚目的清乾隆御制涅白套三色料雙龍耳尊 (估價:港幣200萬–300萬/美元26萬–39萬),其四色料對比鮮明,顯然是模仿白玉、碧玉、漆器、青金石及瓷器的質感。拍品中的透明料器亦堪稱一絕,清康熙透明料陰線花鳥紋盤即為一例 (見左圖,估價:港幣50萬–80萬/美元6.5萬–10萬)。盤外花紋俱用金剛鉆琢成,這正是十六世紀威尼斯玻璃匠研發的技術,西方玻璃技術對中國工藝的影響,于此一覽無遺。
觀乎舒氏的玉雕珍藏,最令人引頸以待的是工藝精湛的清十八世紀白玉福壽吉祥海螺 (見右圖,估價:港幣350萬–500萬/美元45萬–65萬)。康雍干三帝俱篤信藏傳佛教,而這件工料俱精的玉雕以法螺 (梵語為「Sankha」) 為形,象征宣講法音,乃藏傳佛教儀式中最常見的法器之一。白玉這類材質極為貴重,但琢制法螺須耗廢大量石材,故此玉雕法螺極罕,此器工精、質美且器形敦碩,在傳世品中應屬孤品。
鶴鳴九皋 – 放山居藏御制珍品
「放山居珍藏散發非凡的顯赫氣派,品味出眾,那些為商賈名流物色藝術品點綴家居的人,總會在放山居珍藏找到最出色的選擇,此說絕不為過。」
C.A.G. Goede于1805年對放山居的描述
阿爾弗雷德•莫里森 (Alfred Morrison,1821至1897年) 的放山居珍藏是十九世紀英國首屈一指的中國藝術品收藏之一。佳士得歷年來為此珍藏舉辦過多次專拍,今秋香港佳士有幸再蒙委托,代之推出三件放山居奇珍。
阿爾弗雷德乃紡織大亨詹姆斯•莫里森 (James Morrison) 之次子。詹姆斯于1857年逝世,阿爾弗雷德繼承了其父位于英國威爾特郡 (Wiltshire) 的放山居,并用之收藏其鐘愛的各式奇珍異寶,當中有雕刻杰作及以清瓷和琺瑯器為主的中國藝術品。佳士得曾多次受托拍賣放山居珍藏,而本季推出的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及黃地粉彩福壽萬年云口瓶,俱為莫里森家族歷代相傳的典藏之作。
放山居最為人稱道的是其御制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金屬器,以及絕色御制瓷器。此次專拍囊括的杰作有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一對 (見左圖,估價待詢)。大鶴直立昂首,口銜桃枝;子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飾綠嘴丹頂,翅可開合為蓋。底座藍釉鏨胎琺瑯為石,底飾綠白掐絲琺瑯浪花。此器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合的工藝,充分體現了雍正時期妙至毫巔的藝術修為。當香爐點起,煙會從鶴口緩緩飄出,縈縈繞繞,觀者仿如置身仙境一般。雙鶴香爐在傳世品中僅此一對,應為孤品。
有學者認為,這對香爐是皇子弘歷 (即乾隆皇) 晉獻予其父雍正帝的壽禮。大鶴所銜桃枝乃長壽之征,祝壽之意呼之欲出。再者,逼真寫實的翠竹代表剛直不阿,這亦是雍正最為推許的美德。此器祥瑞之至,阿爾弗雷特對之亦青睞有加。十九世紀著名西班牙藝術家 Placido Zuloaga (公元1834至1910年) 曾為阿爾弗雷特繪制肖像,其背景赫然便是一鶴形香爐 (見右圖)。作為本季的點睛之作,本拍品定然深受藏家追捧,其成交價估計將逾港幣1.2億/美元1,560萬。
放山居御制瓷器亦精采紛呈,其中又以色地作品尤為佳妙。值得一提的是,黃地器物于十八世紀末及十九世紀初的清廷大行其道,放山居主人對之顯然亦情有獨鐘。是次呈獻的珍品之一為清嘉慶黃地粉彩福壽萬年云口瓶 (公元1796至1820年) (見左圖,估價:港幣1,800萬–2,500萬/美元233萬–323萬)。此瓶口沿外翻作垂云狀,長直頸,溜肩圓腹,圈足。器內施松石綠釉,口沿施金彩,器外施黃彩為地,繪粉彩勾蓮紋,頸下部繪礬四組蝙蝠,蝠口銜系「卍」字綬帶,下墜如意扣,足圈飾蓮瓣紋一周,底施斯松石綠釉,紅彩「大清嘉慶年制」 六字篆書款。此器造型俊秀,制作精細,寓意吉祥。嘉慶瓷承前朝之風,部分作品與乾隆器物不相伯仲,此瓶即為明證。如此看來,本拍品應是嘉慶初年乾隆仍為太上皇時的作品。
清道光黃地粉彩花卉五福宮盌一對 (公元1821至1850年) (見右圖,估價:港幣120萬–180萬/美元16萬–23萬) 亦是巧奪天工之作。此盌敞口,深弧腹,圈足。器內施白釉,碗心以紅彩繪五只展翅蝙,碗外繪黃地粉彩纏枝四季花卉,底施白釉,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此類作品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名為「洋彩黃地洋花宮碗」,乾隆二年時已開始大量燒制。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本季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內容涵蓋甚廣,各色藏品中有上乘玉雕、絕色瓷器、漆器、掐絲琺瑯、宮廷陳設品及其他工藝精品。
最讓人引頸以待的是恭王府舊藏清乾隆御制紫檀嵌白玉圓光屏一對(見左圖,估價待詢)。恭親王奕昕 (公元1833至1898年) 乃道光帝第六子,是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政壇的風云人物。1851年,其兄咸豐帝 (在位十一年,1850至1861年) 賜十八世紀和珅舊宅為恭王府邸,宅內陳設美輪美奐、金碧輝煌,京城內無人不曉,其舊址現已改為博物館。是次拍賣的這套座屏工藝卓絕,昔日王府的盛況于此可窺一二。屏身鑲紫檀木邊座,邊框淺雕云蝠紋,寓意「洪福齊天」,底座雕云龍紋。屏心漆地,以白玉、碧玉、碧璽等珍貴材料鑲嵌各類白玉珍品。此屏鑲嵌工藝精湛,用料上乘,典雅古樸,為乾隆朝之杰作。博古圖是以多種材質或工藝形象來表現各式古玩,可謂為另一種形式的「賞寶圖」。「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故素為乾隆帝所喜。.
另一件瑰瑋之作是清乾隆白玉慶壽圖圓屏(見右圖,估價:港幣600萬–800萬/美元78萬–104萬),其玉色澤瑩潤,屏心兩面紋飾均用多層浮雕法琢刻而成。一面刻福祿壽三仙、童子、磬、迭嶂、蒼松,迭石成峰,溪水淙淙,祥云漂浮;另一面雕山巒起伏、古松參天、涓涓流水,一雙仙鹿或臥或立,徜徉于靈秀山水之中。整體雕工細膩傳神,栩栩如生,滿載長壽喜慶的吉祥祝愿。
其他重器包括清乾隆白玉羊首奩(估價:港幣400萬–600萬/美元52萬–77萬),白玉質,微泛青色。玉奩前有羊頭,后有羊尾,奩體為羊身,外飾雙翅,寓吉祥高照之意。還有清乾隆青白玉雕蓮花雙活環蝠耳洗(估價:港幣400萬–600萬/美元52萬–77萬)。
拍品中尚有四例佳妙瓷器。一例為清雍正青花花鳥圖八方扁壺(見左圖,估價:港幣1,000萬–1,500萬/美元130萬–190萬),器型如此敦碩的傳世雍正瓷并不多見,而呈八方形者更寥若晨星。八方扁壺未見于明瓷,看來應創燒于清代。由于此類器形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故其燒造難度遠大于圓形器物。另外二例為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鳳耳背壺(估價:港幣1,000萬–1,500萬/美元130萬–190萬),以及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綬帶耳如意尊(估價:港幣900萬–1,200萬/美元120萬–150萬),乾隆如意尊在傳世品中罕如鳳毛麟角,品相完美如本拍品者更是彌足珍貴。最后一例為清雍正仿龍泉青釉暗靈芝紋五岳真形圖三孔扁瓶(估價:港幣400萬–600萬/美元52萬–77萬),此器上有三孔,象三座高山巍巍嵩立,器腹飾五岳,寓「三山五岳」之意。傳說「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又稱「三神山」。五岳真形圖乃道教符咒,據稱有趨吉避兇之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