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談到當代收藏市場中的明清書畫,還是論及中國古代書畫鑒賞,明末大家陳洪綬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在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上,陳洪綬的一幅《出處圖手卷》斬獲3920萬元,使得這位晚明最偉大的畫家備受關注。在即將揭幕的今季秋拍中,陳老蓮畫價的走勢如何?值得我們關注。
魯迅極力推崇老蓮畫作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老遲、悔遲、悔僧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其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當時北方的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后與藍瑛,丁云鵬,吳彬合稱“明末四大怪杰”。直到近代,陳洪綬的作品還受到魯迅的極力推崇。魯迅早在壯年就著手于陳洪綬作品的搜集,晚年還預備把他的版畫介紹出來。而當代國際學者
更把其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這一切,都說明了陳洪綬是中國藝術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偉大畫家。
人物畫創作的楷模

北京故宮藏-陳洪綬《荷花鴛鴦圖》
陳洪綬的人物畫,兼采吳道子的骨法、鄭法士的筆法、荊浩的墨法、管道升的渲染以及衛協、張僧繇、閻立本、周 、范瓊、李公麟等歷代名家的畫法。陳洪綬所畫的人物,體格高大,衣紋細致、清晰、流暢,勾勒有力。他利用多種作畫技法表現不同藝術題材,如用折筆或粗枯之筆表現英雄勇士,用細潤之筆表現文士美人,用游絲之筆表現高古逸仕,豐富了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表現技法。尤其是在版畫方面,成就突出。明代至清初是中國版畫的黃金時代,以蕭云從、陳洪綬兩位主持畫壇的大家之作為著。蕭的傳世木版畫以山水為佳,而陳洪綬則獨霸人物畫壇。
《水滸葉子》是陳洪綬28歲時,花費四個月所作的一組版畫精品。 陳洪綬在這套《水滸葉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從宋江至徐寧凡四十位水滸英雄人物。陳洪綬大量運用銳利的方筆直拐,線條的轉折與變化十分強烈,能恰到好處地順應衣紋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動勢。線條均較短促,起筆略重,收筆略輕,清勁有力。這套圖一出世,不僅民間爭相購買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畫友的交口稱贊。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陳洪綬《烹茶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