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春拍優異的表現,蘇州吳門藝術品拍賣公司將在11月中旬奉獻一場更趨完美的十周年慶典秋季拍賣會,為藏家呈現一場精品藝術的視覺盛宴。
中國書畫拍賣共分“鉤之以愛,揣之以恭——中國臺灣第一文學博士羅錦堂夫婦舊藏”、 “尚韻閣、鶴鳴堂”、“中國名家書畫”、“清風徐來--成扇、扇骨、扇面”等共四個特色鮮明的專場,吳門畫派的陸包山、唐寅;金陵畫派的傅抱石、錢松巖、宋文治、亞明等;海上畫派的黃賓虹、任伯年、吳昌碩、王一亭、陸儼少、吳湖帆、程十發、劉旦宅以及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趙之謙、胡若思、李苦禪、于右任等古近現代大師名家經典巨作,另有曾國藩、胡適、康有為、梁實秋、郁達夫、曹禺、老舍、李大釗等文人墨家精品悉數聯袂登場,陣容齊整。
此次名家名品云集的吳門秋拍的專場中,還精心設計了幾個精致小品雅輯供藏家們品賞。如在中國書畫專場中包括張大千仕女圖在內的“麗人行”小輯,包括吳湖帆、陳少梅、陸儼少等山水作品在內編輯的“臥游小輯”等等,以及同一上款的作品合輯等等,屆時都將一一呈現 。
傅抱石和雕塑大家劉開渠當年在重慶毗鄰而居時,傅抱石送給劉開渠夫婦的一幅人物山水,將在此次拍賣會現身。畫中一位高士枕臂,小憩于江邊一葉小舟中,設色極淡,衣紋用穩重飄逸的游絲描,臉部刻畫極為精彩。畫面遠處煙波浩渺,近處淡灘淺石,整幅畫古風凸顯,詩意盎然。此畫兩代友情傳承,實不可多得。
本次十周年慶秋拍將有趙之謙的一幅花鳥作品《傅公延年》,為趙之謙花卉四屏其中一件,來自日本知名藏家高島菊次郎的舊藏。先生及其后人于1965至1998年間共捐贈 345件藝術品與東京國立博物館,包括此四屏另一件,現仍為博物館永久館藏。畫面的構圖、設色、用筆都體現了趙之謙的花鳥的獨特畫風,尤顯珍貴。此《傅公延年》曾多次出版著錄于世,并于1942年東京美術會館“二金蝶堂遺墨展——趙之謙逝世60周年紀念展”,及2007日本“槐安居收藏展”展出。
“海上四大家”之一的著名畫家抱鋗居士吳待秋舊藏吳昌碩經典之作《抱鋗盧圖》,也是此次拍賣的一大亮點。作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的吳昌碩,在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表現相當出色,他的作品備受追捧。此《抱鋗盧圖》集中體現了缶翁篆刻、書法、繪畫、詩詞之精絕四藝,著實是不可多見的杰作。同時作為從未在市場上流通并傳承有序的吳昌碩作品,也顯得分外珍貴。
張大千一改歷來仕女圖以“病態美”的審美視角,本次拍品中的一幅張大千仕女,結合了西畫技法,將女性豐滿婀娜的體態刻畫的靈逸灑脫。畫中仕女的回眸一瞬,那沉靜的臉龐,太息般的眼光,讓人不禁為之心中驚嘆!
吳門畫派文徵明得意門生陸包山所作《溪山無盡圖》,前有陳半丁作“代有高明”引首,后有隴西彭年后跋。為清光緒年安徽按察使高培蘭及稽山半老陳半丁舊藏。另有歷年數家收藏鑒別印章以鑒其傳承有序。手卷長190cm,畫風蒼秀簡逸,殊為難得。
另外,此次展現錢松巖時代筆墨特點的《三灣》與《礦區寫生》也一大亮點,這兩幅畫作中的骨法筆運都能看出松嵒的傳統功力以及傳名在世,渾厚沉著”的“顫筆”表現。同時這兩幅畫在運用色彩上也凸顯了錢松嵒的用色風格——大膽突破、絢麗明艷、五彩斑斕、令人振奮,過目難以記懷。 兩幅畫作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風格并且也印刻了畫家的個人風骨,這將成為時代中的歷史亮點。
“成扇、扇骨、扇面”專場則以金西厓、于嘯軒、譚一民、楊龍石刻扇骨大家作品以及任伯年、張大千、吳湖帆、程十發、梅蘭芳等名家扇面各領風騷。其中梅蘭芳花卉程硯秋行書扇面金西厓刻扇骨成扇,由京劇大師梅派創始人梅蘭芳繪花卉菊、程派創始人程硯秋書王安石詩句,以奉竹刻大師金西厓雅命。金西厓則自在扇骨雙面上刻行書,落款。三大家以藝會友,見證之交情。對后世人物畫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畫畫家任伯年的《無量壽佛》泥金扇面,畫中無量壽佛,從胡須到背脊,云霧低垂處,任伯年均設以鈦白,凸顯出物象體積感及轉折變化。這是任伯年將西洋技法運用于中國畫中,是任伯年將中國人物畫推向了另一個高度的見證。
本次書畫部分“鉤之以愛,揣之以恭——中國臺灣第一文學博士羅錦堂夫婦舊藏”專場中,60年前由大陸赴往臺灣的于右任、胡適、梁實秋、吳敬恒、賈景德、胡漢民、臺靜農等學者文人、軍人、革命者的手跡墨書,由他們的關系好友羅錦堂先生收藏的琳瑯種種,亦如他們的人生,幾經沉浮,將在此次蘇州吳門拍賣“羅錦堂夫婦舊藏”專場中展示出來。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學者文人、軍人、革命者的藝術價值品味,更能讓人回味起那段歷史滄桑。此外,在1982年紐約佳士得拍賣的溥儒精作,也將在此次的拍賣會中出現。
蘇州吳門藝術品拍賣十周年慶精品集萃
蘇州吳門藝術品拍賣十周年慶精品集萃
蘇州吳門藝術品拍賣十周年慶精品集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