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我的作品!”10月23日,太湖油畫雕塑院的臧延愛看到并不相熟的記者,熱情推介起自己的作品。無錫首屆雕塑展讓他很興奮。他的表情,給人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無錫雕塑確實在23日迎來了揚眉吐氣的日子。在文化名城的建設過程中,與紅紅火火的書畫展覽相比,無錫雕塑低調得近乎沉默,而《塑泥鑄魂———無錫市首屆雕塑展》的開幕以及《塑泥鑄魂》作品集的出版,使無錫雕塑給人一種厚積薄發的感覺———原來無錫雕塑作品很多,實力不錯!
受訪者:尹石(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無錫雕塑為江蘇爭光
“無錫雕塑為江蘇贏得了榮譽!”一開腔,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尹石便不吝對無錫雕塑的夸獎。
尹石認為,雖然23日的展覽是無錫市的首屆雕塑展,卻充分展示出這座城市在雕塑藝術上的功底與造詣。“放眼全國,舉辦雕塑專題展并不容易。無錫此次辦展,在地市級城市中首開先河,具有示范作用。”他表示,千百年來無錫的惠山泥人、宜興紫砂陶藝滋養了無錫雕塑創作群體的發展成長,呈現多元豐富的地域性格局。院校派雕塑家、泥塑家和紫砂陶藝雕塑家,不同出身與成長背景下的雕塑家形成不同的創作風格,而共同的創作與生活環境又促使這一群體形成無錫本土地域的藝術特色。
在尹石眼中,無錫雕塑不僅有錢紹武等大師揚名海內外,近年來更有不少作品屢屢在各級各類大賽中獲獎,無錫雕塑為江蘇美術界爭了光,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受訪者:王木東(國家工藝美術大師)
雕塑新銳令人欣慰
作為市文聯2010年重點文藝立項項目之一,無錫市首屆雕塑展的80多件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市雕塑創作的群體實力和老、中、青優秀雕塑家的創作成果。一些參觀者表示,在展覽中不僅能看到無錫雕塑發展的主要脈絡,也能看到無錫雕塑的歷史、現在和未來。
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王木東在展覽中看到了無錫雕塑的希望。那些充滿想象力的作品,給人“穿越”的渴望。周阿成、陳鋼、葛軍、談小沙、顧飚、顧凱紅、陳建平、趙昆倫、王峰、謝恒強……這批具有實力的中青年雕塑家創作骨干,他們的作品讓人感受到現代雕塑造型中的語境、智性的思考、敏銳的觀察體驗、抽象與變異、具象與意象。這些雕塑新銳的作品,讓大師由衷感到欣慰。
受訪者:臧延愛(太湖油畫雕塑院雕塑家)
展覽是平臺,更是課堂
臧延愛是一位參展者。他對首屆雕塑展的閱讀,是不同于旁人的。因為自己的作品參展,他有感情在里面。
可這么一位“愛”著雕塑展的人,卻有著理性的眼光。“首次在無錫參賽,我很興奮。”雕塑展為臧延愛提供了展示作品的平臺,但他更在乎的是學習:通過展覽,學習大師們的作品,從中汲取藝術養分。
但臧延愛的“課堂論”,不僅適用于個人學習,還包括無錫雕塑界的整體學習:“舉辦展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對無錫雕塑藝術來說,是踏上了發展的新臺階;但從整個參展作品來看,無錫雕塑還有提升的空間。”臧延愛表示,真正的雕塑杰作,集靈性、感性、悟性于一體,是有生命力的,不僅帶給人美的享受,還有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禮。
舉辦無錫市首屆雕塑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喚起人們對這一藝術門類的關注,而將雕塑作為獨立的藝術門類推到無錫地域文化發展的學術層面,也必將為無錫雕塑創作群體的提升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