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似少女的肌膚,無比滋潤,微透明,還有絲絲縷縷好看的蘿卜絲紋。福建壽山腳下盛產稻谷的上坂田、中坂田、下坂田原先景色如畫,現在卻被挖得千瘡百孔,一派破敗景象。原來,田黃就散落在這片盛產稻谷的黃色的水田下邊。田黃是現在拍賣場上的寵兒,一塊由它雕成的印章或擺件,經常創造出落槌天價。以前人們說,一兩田黃一兩金,或者一兩田黃三兩金,現在的優質田黃每克已萬元難求,不夸張地說,一兩田黃已達數十兩金。
田黃印章濫觴于明
喜歡田黃的人,大都知道明代中晚期著名官員、大學士、藏書家、閩劇的創始人曹學佺,就是這位大學士首先發現并使用了這種無比滋潤,無比美麗但毫不張揚的石頭。
萬歷年間某一天,福建壽山腳下的洪塘縣有一個叫石倉園的大宅院內異常熱鬧。得罪奸人被罷官返鄉的大學士曹學佺領著一幫人在排練一出閩劇,這時來了一位為曹家送稻谷的老農夫,當稻谷倒入糧倉之時,曹學佺發現老農裝稻谷的籮筐里滾出了一塊黃色的石塊,曹學佺見石塊黃中帶紅,半透明,里面還有絲絲縷縷的酷似蘿卜絲的紋路,滋潤無比,頓時愛不釋手。老農將黃石頭混在黃色的稻谷里原是為了壓秤,但曹學佺沒有怪罪老農,并要求老農以后再見到這種石頭帶來給他。幾天后,曹學佺請人將石塊磨制成了方形章料,并親自操刀在上面刻上了自己的大名,這就是田黃章的來歷。
據說,老農的稻田就在現在被挖得千瘡百孔的中坂田,因此,可以說田黃章的使用濫觴于萬歷,曹學佺自然成了田黃章的鼻祖。
乾隆皇帝的一個夢
田黃的使用始于明代的萬歷,卻盛于清代的乾隆,有坊間傳說為證。一天晚上,天高云淡、月明星稀,乾隆皇帝做了一個夢,天上的玉皇大帝踩著祥云來到乾隆跟前,說了些有關國泰民安,治理國家的話,說話間,還遞給乾隆一塊黃色且很溫潤石頭。乾隆驚醒,依稀記得玉皇大帝的話中有“福壽田”三字,余者已模糊不清。
早朝后,皇帝留下數位包括和珅在內的心腹大臣,將自己昨晚做的夢說了出來,要求大臣們解一解。和珅搜腸刮肚也沒找到答案,倒是一位福建籍的官員答得十分圓滿,皇帝龍顏大悅。這位官員說,福就是福建,壽就是壽山,田就是田黃,您手上那塊黃色的東西一定是產自福建壽山的田黃。隔天早朝,這位官員獻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黃一塊,乾隆認為與夢中所見幾乎一般,從此,田黃不僅是文房用品,據說皇帝祭祀時還供上了象征國泰民安、長壽富足的田黃。
清代早中期,田黃產出還比較多,不像現在惜石如金,只雕薄意。當時基本磨成方章,很少隨形。古代中國是農業大國,以糧為本,上坂田、中坂田、下坂田雖然出產貴如黃金的田黃,但依然春播、夏種、秋收,因此田黃只是農民在耕作之時加以撿拾,并不像現在被濫加開采。
田黃的收藏和鑒定
田黃有了天價后成了收藏的熱門,有人曾說,如果將地球上所有的田黃放在一起不會超過兩噸,而鉆石卻會超過四噸。這樣的說法不一定準確,但卻說明了田黃的價值。田黃十分滋潤,若有幸收藏到一塊田黃,經常放在手上把玩摩挲會愈加滋潤。但因為田黃硬度不高,所以不能與堅硬的東西放在一起,平時要裝在有軟內襯的盒子里。如長期不用,要抹些白花油[2.71 2.26%]在田黃上,田黃怕干,且不能在陽光下暴曬。
田黃的鑒定不太難,其原石基本呈卵狀,如不呈卵狀,也應沒有明顯的棱角。因為在歲月的打磨中,田黃早已被磨去了棱角,沒有剛從山上崩落時的形狀。田黃的質地極其滋潤,微透明或半透明,里面還有好看的蘿卜絲紋,有些呈橘囊紋,或其它好看的紋路。田黃以黃為主,有紅色、白色、黑色,甚至綠色,有些還有不同顏色的皮。皮色多為黑、白、黃。黑色,我們稱之為烏鴉皮,如皮為白色,里面是黃色,我們稱之為銀裹金,反之就是金裹銀了。有皮沒皮不是絕對的,尤其那些舊方章,根本就不可能有皮。
現在一般認為田黃為地開石,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必須滋潤、可人,這是為大家共同所接受的。
(國家注冊鑒定師顧樂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