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文達為展覽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黑金》,五彩的簾子都是由中國人的頭發(fā)編成的。
9月,藝術家谷文達的作品展“水墨煉金術:谷文達實驗水墨展”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和OCT當代藝術中心展出。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海外四大金剛之一,谷文達的系列創(chuàng)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引起了很多關注和爭議,尤其是他顛覆、改寫、重建“中國水墨”的方式,使之成為中國當代實驗水墨的奠基者之一。此次展覽,完整地呈現了谷文達近三十年的“實驗水墨”之路,圍繞“文字圖像”、“文化語詞”和“生物材料”三項觀念課題展開。我們將從谷文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開始,一步步認識谷文達的“水墨煉金術”。
做這個展覽,主要出于文化責任和文化象征
谷文達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地位是由他的兩項工作成就奠定的:對母語文化和西方文化全方位的批判立場和持續(xù)性的藝術實驗。——黃專(策展人)
信息時報:這次展覽展出的內容相當多。
谷文達:是的。這次展覽規(guī)模蠻大的,是我這25年的回顧,除了一些代表作被藏家拿走之外,基本的作品都在了。
信息時報:這個展覽籌備了多久?
谷文達:這個展覽籌備了近三年了。其實,這個展覽的目的并不是回顧我的作品。因為我還沒有到回顧的年齡,我還想做新的東西。
信息時報:你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表達什么?
谷文達:做這個展覽,主要是出于一種文化責任和文化象征。我覺得中國當代藝術目前站在一個分水嶺上,想看看我這個展覽是不是能夠影響將來中國水墨畫的進程。
信息時報:你認為中國當代藝術站在怎樣的位置?
谷文達:中國的當代藝術有大的體量,但沒有高的質量。當然,從一般情況來看,中國當代藝術只有二三十年的歷史,還需要一個歷程。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當代藝術的狀況就是目前中國當代文化的寫照,我們的當代文化不會突然變成非常高端、非常前衛(wèi),因為我們還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當然,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我們的文化也可能變成世界性的,而不僅僅是區(qū)域、民族的。這一點,還要取決于自己的文化政治經濟的實力,以及如何推廣和宣傳。
信息時報:中國水墨藝術的現狀也是中國當代社會的反映?
谷文達:是的。它一定是這樣,一定是客觀的反映,不管是哪個角度。無論是文人畫、革新派還是實驗水墨,都是中國現實的客觀反映。可能會有一兩個藝術家出現變化,但總體來說,他們都是在一定層面上的。
信息時報:對你來說,你如何看待水墨這種形式?
谷文達:對我來說,從客觀來說它是一種材料,但從文化來看,我們和西方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墨和宣紙。
我的作品基本上有社會態(tài)度,有批判性
作為中國當代實驗水墨的奠基者,谷文達的水墨實驗主要圍繞“文字圖像”和“文化語詞”“生物材料”三項觀念課題展開,涉及到哲學、文化學、語言學、生物學和藝術史等廣泛的問題領域,這些課題以橫向的“問題”和縱向的“歷史”兩條線索,延伸出“水墨問題”作為全球化當代藝術的有機部分的幾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黃專(策展人)
信息時報:你1987年出國,用各種形式做當代藝術,為什么一直沒有放棄“水墨”這種形式,一直堅持?
谷文達:這種堅持很自然的。我大學的專業(yè)是中國山水畫,當時跟著陸儼少先生學畫。一個人早期的記憶一直會在你的生活中伴隨著你,根深蒂固,從某種程度來說,你的局限就是你的歷史。
另外,我堅持水墨也是因為水墨是中國自己的語言。我覺得中國水墨畫在將來一定會在世界范疇里變成主流文化,不僅僅是中國文化。舉個例子,中國早期去歐洲留學的的現代繪畫大師,從徐悲鴻、嚴文良、劉海粟到林風眠、吳冠中,他們都學了西畫,但真正令他們出名的還是國畫,這就是遺傳基因的影響力。
信息時報: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你想做怎樣的藝術?
谷文達:我認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身上一定有時代的烙印,最重要的是他能夠代表一個時代。所以我的作品是文化性的,不僅僅是抽象美學或唯美主義。我的作品基本上有社會態(tài)度,有文化傾向,有批判性,因為一個作品要和社會接觸、交流,哪怕是誤會、挑戰(zhàn)也好,這樣才能提供它的價值。在美術史上,凡是流傳下的作品,基本上都代表它的文化,或對現實有一定貢獻,不僅僅是唯美的。
信息時報:這種和現實有聯(lián)系,相互接觸,是不是就是當代藝術的當代性?
谷文達:這是非常重要的當代性。比如我現在寫“永字八法”,我也會用現代的方式和意義來書寫。我曾經用霓虹燈做書法,這次展覽中用水墨畫和動畫來表現書法,其實都是想把中國祖先文化精英的東西和當代文化結合在一起,否則這個東西就式微了,只能保存在博物館里。
信息時報:也就是說,哪怕現在畫古畫,也應該有一個現代的畫法?
谷文達:是的。一定有一個當代的翻版。誰演變得最有代表性,就會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簡歷
谷文達,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1987年移居美國紐約,現為職業(yè)畫家,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畫廊舉辦展覽。
谷文達是八五美術新潮運動中的領軍者之一。上世紀80年代早期,他把錯位、肢解的書法文字做水墨畫,借此挑戰(zhàn)正統(tǒng)體制,并影響了后來一代藝術家。這些早期作品部分受到“文革”時期“大字報” 的影響。他1987年移民美國,并開始創(chuàng)作大規(guī)模裝置。他用人的頭發(fā)和胎盤粉來創(chuàng)作作品,試圖探索多元文化、全球化的主題:在裝置《聯(lián)合國》中,他用從世界各地收集到的頭發(fā)組成漢字,再粘在厚實的木板和布簾上。從創(chuàng)新水墨畫到《碑林:唐詩后著》,谷文達把自己定位為一位有力的文化講解人,不斷闡釋著存在于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語言障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