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倩梅作品,244cmX244cm
卓克:瞿老師好!你一直生活在巴黎,近兩年才回國,在當今之中國藝術界猶如一個天外來客,據說只要去過你工作室的人無不被你龐大的陣容、超重的作品所震撼、折服、傾倒;我還聽說你在11月14日會在北京一號地鑄造藝術館舉辦一個盛大的個展,到時會看到你重達2000斤的單件作品;我更聽說你的作品大多是以“土”作為主要創作材料混合而成;我們對你充滿著好奇與期待,能否在個展開幕前先向我們透露一些些情況?
瞿倩梅:謝謝你們的采訪,是這樣的:我生長于溫州,自幼習畫,后僑居巴黎26年,一直未曾放棄對藝術的執著。新世紀以來,開始從事抽象繪畫創作,學習和創作道路中不乏趙無極、朱德群等前輩大師的教誨;如果說此前的繪畫是一種典型的平面畫布創作,那么,近兩年的新作則突破了自己慣常的繪畫方式,轉而更多地注重材料,利用綜合的藝術手段來進行創作和表達;這種新語言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塔皮埃斯的啟發,另一方面也來源于中央美術學院張元工作室的學習;張元工作室以材料藝術創作為特色,這為我的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畫布上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至晚在畢加索的作品就已經可以看到,沙子、報紙、木板的使用比比皆是,這無疑對繪畫的表現力進行了大大的拓展;近期作品皆以沉重、粗壯的鋼鐵為框,常見的材料包括沙土和繩索,沙土的堆積使作品呈現出高高低低的丘壑之狀,繩索的使用為作品平添了一絲粗獷豪放之氣;“土”是伴隨人一生的物質,親切、自然、環保。我喜歡!
卓克: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回到國內繼續從事抽象藝術的創作?
瞿倩梅:首先是我非常喜歡抽象藝術,所有好的抽象繪畫、抽象設計我都喜歡,越現代、越前衛、越抽象越好;早期畫荷,就喜歡畫潑墨荷花,黑葉子占了四分之三的畫面;看畫展,寫實的我走馬看花,抽象的細細品味。
我在國外生活多年,據我的了解、理解:因為國外抽象藝術的蓬勃發展,很多寫實畫家為了生存,順利轉型為抽象畫家;西方國家的寫實畫已經日益衰落,除了在市場上所見到的大多是抽象藝術作品,我還去過巴黎一些市長、區長的辦公室,懸掛的也都是抽象藝術作品,再也看不到古典具象寫實的擺設品;唯一保持寫實風格的也就只有教堂、法院這些比較嚴謹、嚴肅的場合了。巴黎的抽象藝術已走過了一段相當悠久、鼎盛的時光,近幾年回國我聽到、看到許許多多優秀的抽象藝術家及作品,感受、感覺到了國內抽象藝術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依然沒有崛起,我希望加入到這股滾滾洪流之中,竭盡全力促進中法兩國抽象藝術的交流,讓中法兩國抽象藝術對接、互訪、互動,為中國抽象藝術的迅速崛起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卓克:回到國內的第一站是不是西藏?西藏之行對你有什么觸動和影響?
瞿倩梅:在國內一年多,出去旅游的第一站確實是西藏。我一直神往西藏的文化、西藏的風情。到了西藏,聽不到都市的喧嚷、看不到都市人的浮躁,最讓我震撼的是佛教徒發自內心的虔誠,以身體丈量土地,那朗朗誦經聲、那份知足……叩響了我的心門。西藏以后,我的心靈找到了皈依……要說到西藏之行對我最大的觸動和影響我覺得主要是精神狀態,抹去了以前的浮躁,開始走向坦然、淡定。作品,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一個大的轉型。
卓克:請談談你理解的抽象藝術好嗎?
瞿倩梅:所謂抽象,就是純精神層面的——“大象無形”,“像”已經“抽”出來了。抽象藝術要表述的是“神”與“韻”,而不是“物”與“像”。我認為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東西,沒必要浪費時間再去重現它,通過科技手段可以解決得很完美。
抽象畫家更多的是要用思維創作,沒有參照物也不需要參照物。正因為如此,抽象畫的創作空間是無窮盡的;只要思維在活動,作品就會源源不斷;而且抽出來的作品是不會雷同的,世界上沒有第二個。
我記得一位友人說過,畫什么像什么,三五年的功夫就夠了,而抽象藝術的創作更多的需要素養、修為,所以說不是每個畫家都可以成為抽象藝術家的。
我記得一位友人說過,畫什么像什么,三五年的功夫就夠了,而抽象藝術的創作更多的需要素養、修為,所以說不是每個畫家都可以成為抽象藝術家的。
卓克:如何看待東、西方抽象藝術?
瞿倩梅:西方的抽象較理性,而中國的抽象藝術較感性。比如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他們三個的作品還不是完全的抽象,是介于抽象與半抽象之間,你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出中國山水花鳥的影子。也許這就是植根于中國文人內心的筆墨情結在作品中自然而然的表現。
卓克:國內抽象藝術家的情況你了解多少?能談談看法嗎?
瞿倩梅:我對大多數的中國抽象畫家的看法是:不敢真正地用思維去畫抽象,還是被“物”、“像”給框住了,怕觀賞者看不懂,擔心市場不接受。
卓克:怎樣看中國抽象藝術的發展前景?
瞿倩梅:毋庸置疑,抽象藝術是人類藝術的最高境界。它跟一個國家科技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國人能看懂抽象藝術、接受抽象藝術,那么中國在世界上就會真正意義上的強大,也就是說看懂抽象藝術、接受抽象藝術直接牽涉到國民素質,國民素質得以提升,國家強大,取得各個領域的話語權也就指日可待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