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古琴藝術展》開幕

10月18日,由國家大劇院、故宮博物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協(xié)辦的《“高山流水”——古琴藝術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廳隆重舉行。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紀委書記李長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等出席了開幕式。作為國家大劇院秋季參觀的重要活動之一,同時也是近年來關于古琴的一次大型專題展覽,本次展覽以“保護、傳承古琴藝術”為宗旨,向世界展示中國古琴藝術中的“人”與“物”一體、“樂”與“思”相融的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展演活動,向觀眾普及古琴藝術,該展覽將一直展出至12月1日。

古琴結構圖
六大板塊展現(xiàn)古琴魅力

琴譜
古琴原稱琴、七弦琴,又有綠綺、絲桐等別稱,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作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琴藝術成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代伯牙、孔子等賢士均是愛琴之人。數(shù)千年來,古琴以其獨特的記譜、三千余首琴曲,一百四十余種琴譜、做工精良的琴器、難以數(shù)計的琴論、風格各異的琴派及其內(nèi)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為世人所珍視。2003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中國古琴藝術為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ǎn)代表作”。2006年5月20日,古琴藝術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琴曲

制琴工具
但是在西洋樂器盛行的今天,年輕人只怕是只聞“古琴”之聲,不懂古琴之意。古琴這門古典藝術也逐步遠離人們的視線,“高山流水”等名曲只怕也難得聆聽了。在古琴藝術造詣高的大師們也都是七八十高齡,公眾平時難得有機會與他們交流。本次展覽中琴史、琴器、琴譜、琴人、斫琴工藝、文人場景六大板塊,通過文字、圖片說明、多媒體演示以及多種實物(包括不同年代、款式的古琴;古琴善本古跡;琴學著作;琴曲集成;古琴字畫等)展示中國古琴文化,向公眾普及古琴知識。另外,本次展覽還專門設置古琴制作工藝流程的場景展示,呈現(xiàn)當代古琴制作工藝研發(f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流變。
置身這頗具古意的場景之中,伴隨著典雅的古琴樂,欣賞千年古琴,仿佛間看到古人那種優(yōu)雅和愜意。
自唐以來19張古琴展出 王世襄舊藏亮相

王世襄舊藏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琴
本次展覽共展出不同時代的古琴19張,每一張都是絕世名琴,每一張琴也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其中最為矚目的是已故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舊藏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琴,在今年春季拍賣會上,該琴以1120萬元天價拍出。琴為仲尼式,形制規(guī)整,通體施黑漆,琴面蛇腹斷紋甚是精美。底面因重修未見斷紋,惟尾部二寸處有補漆灰痕跡而斷紋盡在,是重修者有意不全部重漆,以證明琴底并未更換。琴池內(nèi)右側刻字一行,刀痕極淺,又曾涂漆,所以較難辨認,但“朱晦翁藏”等字尚隱約可見,左側深刻“古吳王昆玉重修”七字。據(jù)王世襄先生在《自珍集》中記錄,鄭珉中先生對此琴十分重視,曾仔細觀察,多次試彈,認為聲音深沉蒼古,雖稍有塌腰,不足為病。

唐代 “太古遺音”琴
唐代的“太古遺音”琴、明代的“霜鐘”琴、蕉葉琴、“中和”琴、“蕉林聽雨”琴,清朝的仲尼式琴、“龍門風雨”琴、“峨嵋松”漆琴、“聚云”琴、“玉泉”銅琴、“遼天風”石琴、仲尼式七弦琴、孔子式易少山制琴、黑漆“殘雷”琴等珍貴古琴也一并展出。
此外,還有雁足、琴軫、琴弦、琴徽等古琴配件,和《松弦館琴譜》、徐上瀛著《谿山琴況》、《五知齋琴譜》、《天聞閣琴譜》等珍貴古琴譜。該展為古琴愛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和研究古琴的資料,也是一次難得的普及中國古代樂器知識的展覽。
現(xiàn)場聆聽古琴曲
展覽期間,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還將為觀眾帶來一系列古琴專場演出、講座等藝術教育活動。
11月7日晚,國家大劇院小劇場將上演《高山流水——古琴名家大師音樂會》,這也是大劇院舉辦的首次古琴專場演出。演出云集了吳釗、劉赤城、丁承運、陳長林、陳熙珵、李祥霆、龔一等當今尚健在的古琴藝術界最具威望和影響力的“泰山北斗”,他們大都是古琴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是古琴各大流派的掌門人物。由于他們年歲已高,平均年齡已在七、八十歲之上,平時單獨的演出也已難得一見,此次古琴大師匯聚一堂,帶來《鷗鷺忘機》、《遁世操》、《白雪》、《離騷》、《流水》、《廣陵散》、《瀟湘水云》等名曲,將是一場空前的“世紀性”藝術盛宴。
每逢周六、日下午14:00-15:00,國家大劇院還將在展廳內(nèi)安排“中青年專家場”,共計10場,包括古琴、琴簫、琴歌專場演出,及古琴鑒賞、古琴工藝講座等,當今古琴界最活躍的“中堅力量”將擔任演出嘉賓或主講人,他們將展示古琴藝術的多種流派和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另外,每周二、周四下午14:00-15:00和10月31日,安排共計13場演出的“學生專場”,以“寓教育樂”的方式普及古琴基本知識,激發(fā)孩子們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點燃薪傳之星火。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