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答《藝術市場》記者楊列問
最近蘇富比秋拍結果出來了,一件清乾隆澆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2億5266萬港元天價成交,創明清瓷器拍賣世界紀錄,成為當日拍賣焦點。另一件重點拍品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捶瓶,則以1億4066萬港元成交,遠超最高估價。最近蘇富比秋拍透露出的信息?我們如何看這種信號?本文以問答的方式簡要回答了記者楊列的3個問題。
楊列:最近蘇富比秋拍結果出來了,我想根據這個成交結果,請您談談對秋拍瓷雜板塊的看法,是否還會出現天價拍品,以及該板塊的上升趨勢如何?
西沐:從一個相對長的階段來看,拍賣市場中瓷雜板塊一定會受到重視,出現天價拍品也是在情理之中。我在8月份的文章之中已再三闡述這一觀點:除了中國書畫板塊繼續領跑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之外,特別是古代及近現代書畫板塊還會有“搶眼”的表現,下一個天價可能出自陶瓷與文物雜項板塊。這一判斷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源自對拍賣市場的一種規律性進程的認識——西沐進程。可以說蘇富比的拍賣結果是對這規律的一個初步的驗證,我相信隨著秋拍的不斷進行,更多的事實與趨勢會對這一進程做出更為有力的注解。因為中國拍賣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進程階段,如果不是有大的災難性事件的影響,這一進程很難扭轉或拐彎。具體深層次的原因,我已在別的文章中闡述,在此不再展開。
楊列:最近蘇富比秋拍收藏家鄭張永珍博士在瓷瓶的拍賣過程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西沐:在市場大勢面前,我們不必過分關注某一機構或某一個人的作用。針對某一場拍賣會或者是某一件拍品,雖然機構與個體的影響是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但他們決對不是大勢的全部,特別是隨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的擴張,這種個體化的影響力也會在不斷地下降。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這種影響,特別是這些人或機構在關鍵時空間上做出積極貢獻。
楊列:國內資金的流向與瓷雜板塊拍出高價有什么聯系?
西沐: 資金的流向問題雖然與某個板塊的天價高的示范有一定的帶動關系,但這僅僅是一個非常表面化的現象,問題的關鍵或者是實質主要是源自三個大的背景:一是在世界范圍內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在中國概念的帶動下中國文化與藝術在不斷被關注,其價值不斷被認知;二是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不斷發育并形成,中國藝術品資本要發揮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能,藝術品資本要有所作為,這是市場行為,既有看得見的手,也有看不見的手。三是當前經濟大環境使然,過多的流動性增強了人們對通漲的預期,股市、樓市在博弈,正是這個時候,藝市的介入就像又多了一棵稻草。所以,還是那句話,這是大勢決定的,而以上三點,就是大勢形成的動力與源泉。還有一點我們必須看到,那就是站立在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之上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會占有越來越大的份額,地位也會日顯其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