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古硯拍品價格連破紀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235萬元;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龍馬硯,425.6萬元;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1400萬元……
硯臺拍賣行情雖然火爆,但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收藏市場上流通的硯臺卻多為贗品,喊價千元左右的硯臺也多半是現代工藝或高仿品。
2萬元買來地攤貨
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臺拍賣的世界紀錄。
這則消息令藏友王先生心動。據他了解,硯臺收藏在武漢尚為冷門,并沒有多少人關注,說不定古玩市場有些寶貝,“這不正是自己撿漏的好機會?”
幾經尋找,王先生終于在收藏市場看到一款飾有祥云圖案的硯臺,而且還刻有銘文。據他判斷,該硯臺應該是宋元時期的澄泥硯。詢價后,王先生并未出手,而是請來好友——專門經營雜項、玉器的收藏商戶前往鑒定,好友一看,也認定該硯臺確為澄泥硯,值得收藏。
一番討價還價后,王先生以2萬元買下該硯臺,并打算去拍賣會上拍。沒想到,幾天后,拍賣公司人士回復,該硯臺被認定為“贗品”。
對此,武漢資深收藏家李險峰表示,硯臺收藏在外地及全國的拍賣市場上表現甚好,但武漢還未形成氣候。“可以說,武漢市場上的名人古硯基本都是贗品,偶有真品檔次也不高。”
拍市古硯行情飛漲
“十年前,拍賣市場上的古硯成交價多在10萬左右,而近兩年的價格突然暴漲至50萬、100萬,最新的紀錄是1400萬元。”李險峰介紹說。
據了解,從2007年起硯臺的身價就一路走高,風生水起。西泠印社的“文房清玩——歷代名硯專場”中,估價為80萬-150萬元的“吳昌碩銘、沈石友銘石破天驚端硯”以235萬元成交;中國嘉德2010春拍“翦淞閣——文房清供”專場上,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龍馬硯以425.6萬元高價成交;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硯及紫檀蓋盒以1400萬元成交,打破了硯臺拍賣的世界紀錄。
藏家介紹,硯臺的材料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等幾十種,但以端硯、歙硯、澄泥硯、洮河硯最為名貴,被稱為“四大名硯”,目前存世已很稀少。此外,松花江的玉石硯、山東淄博的紅絲硯等,也是收藏投資人追捧的對象。
千元硯臺不宜收藏
記者走訪武漢兩大古玩城,發現并沒有專門收藏硯臺的商戶。據一位商戶介紹,硯臺屬于雜項收藏,亦是偏門收藏,眼下并未成大氣候。因此,硯臺價位仍處“洼地”,價位多在2000-5000元左右,正是收藏好時機。
然而,資深藏家李險峰介紹,價位幾千元的硯臺多為現代工藝品,或者高仿品,基本沒有收藏價值。“如果用來送禮,得體大方,而且具有文化氣息,但買來收藏就不值了,因為難有升值空間。當然,如果該硯臺被當代某名人收藏過并留下字跡,那就另當別論。”
硯臺收藏看重銘文
一般來說,年代越久的藏品越值錢,但這條定律不適用于硯臺收藏。
“明清硯臺就比漢代、唐代的硯臺高貴。”藏家介紹,盡管漢、唐硯臺存世量更少,但質地、工藝都不夠細致,不受市場歡迎。明清硯臺雖然值得收藏,但價格太高,投資者不如關注雕工好、石材上乘的宋代古硯,收藏成本較低,又有升值前景。
在硯臺收藏界中,有句老話叫“硯貴有名,身價倍增”,就是說,銘文是能夠抬高硯臺身價的重要因素,許多名人對名貴的端硯或歙硯喜愛有加,就在自己用過的硯臺上留下詩文或警句,藏家也要特別關注這類硯臺。
“不過,尤其要小心一些作假者‘老硯刻新字’,這種做假方式最難以鑒別。”李險峰提醒藏友,不要見到有銘文的硯臺就心動。
另外,硯臺的造型品相,也是一個價值的參考點,一般來說,方型、圓型的硯臺要比品相不規則的硯臺價格貴得多。
如何辨認硯臺好壞呢?“摸上去滑潤細膩的硯臺,石質一般比較好。”李險峰介紹,辨認時,還要聽聲音。一般來說,上好的端硯,手指輕擊硯臺的聲音猶如木聲;上好的歙硯,則以聲音清脆為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