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擅長的繪畫門類很廣, 從畫人物開始, 山水、花鳥都不斷有精品問世。其中被譽為『三絕』的『蝦、蟹、雞』中, 水族題材就占了兩絕,特別是畫蝦成了他的代表作, 堪稱『絕中之絕』。讓人叫絕的作品, 必然有他的特殊技巧、獨特的創(chuàng)作和別人無法企及的訣竅。他畫的蝦, 寥寥幾筆就能夠畫出蝦有彈力的透明形體和在水中浮游的動態(tài)。他畫螃蟹,僅兩三筆就能畫出蟹殼的硬度和蟹鉗上的茸毛感。他畫的蟹腿, 飽滿而表面扁平, 又具有橫行的動態(tài)。他通過濃淡變化的墨色, 表現(xiàn)出青蛙的立體感, 并且神氣活現(xiàn), 好像一群天真活潑的兒童, 正在跳躍和嬉戲。這些可愛的小生靈, 是白石老人童年的朋友,畫中的摯愛, 藝術(shù)追求中高品位的精品!
一、喜聞樂見的水族畫

『三魚紋彩陶盆』〔圖一〕

《亭榭圖》〔圖二〕
水族畫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題材, 特別是『魚』, 彩陶繪畫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 陜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三魚紋彩陶盆』〔圖一〕就是例證。青銅器上也有把魚作為裝飾圖案的組成部分,如河南汲縣出土的『水陸紋攻戰(zhàn)紋銅鑒』就是一例。漢代畫像石當(dāng)中, 譬如山東濟(jì)寧兩城山畫像石《亭榭圖》〔圖二〕, 亭子下面有水, 水中走船, 游魚也在其中。四川成都出土的畫像磚《弋射收獲圖》, 天上有飛翔的大雁,水中也有游魚相襯。
西漢以后, 繪畫材質(zhì)不斷發(fā)展, 流傳下來的畫跡已經(jīng)和以往不同, 硬質(zhì)材料被絹和紙取代, 因不易保存而沒有流傳下來,只能從文字著錄里見到一些記載, 從中也說明畫魚等水族題材一直沒有間斷。
宋代的《宣和畫譜》將龍魚作為一卷并且附水族, 專門介紹了袁嶬等八位以畫龍魚而著名的畫家, 評價袁嶬( 五代) 『善畫魚, 窮其變態(tài), 得噞喁游泳之狀, 非若世俗所畫庖中物, 特使饞獠生涎耳』。在《宣和畫譜》的龍魚敘論里特別指出,雖然有的畫家『以畫魚得名于時, 然所畫無涵泳噞喁之態(tài), 使人但垂涎耳, 不復(fù)有臨淵之羨, 宜不得傳之譜也。』這說明畫魚的人很多, 但因不能達(dá)到要求的標(biāo)準(zhǔn)而不能選入畫譜。從《宣和畫譜》開始明確畫魚必須是水中游動的魚,而不是令人垂涎的盤中餐。
五代花鳥畫家徐熙雖不以畫魚得名, 但至宋代還傳有他的《牡丹游魚圖》、《落花游魚圖》、《魚藻圖》、《魚蝦圖》、《游魚圖》、《蓼岸龜蟹圖》、《游荇魚圖》。傳其孫徐崇嗣有《游魚圖》、《戲魚圖》,只可惜這些作品一件也沒有流傳到今天。

〔圖三〕魚 八大山人 托片 紙本 墨筆 尺寸不詳 上海博物館藏

〔圖四〕寫董愛江詞意圖軸 鄭板橋 軸 紙本 墨筆 尺寸不詳
宋代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里將黃筌和徐熙兩位花鳥畫家做比較, 得出『徐黃異體』的結(jié)論。現(xiàn)在看, 他們在水族畫上也是態(tài)度迥異。在宋代御府收藏的作品中, 黃筌一幅畫水族題材的作品都沒有, 而徐熙則有十多件作品。文人畫興起以后,在藝術(shù)上的追求和徐熙相近, 也是崇尚野逸。水族題材的作品在文人畫當(dāng)中不斷出現(xiàn), 沈周、朱耷( 八大山人) 〔圖三〕、高其佩、鄭板橋〔圖四〕等都有作品遺存。
水族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guān), 作為裝飾畫在器物上很完美, 繪畫也能讓人欣賞到魚躍于淵, 魚蝦在水中的自由自在。杭州西湖特設(shè)一景『花港觀魚』,可見魚的生活習(xí)性會給人精神上增加許多愉悅, 成為士大夫放達(dá)閑適的生活寫照。

〔圖五〕楊柳青年畫 尺寸不詳
民間繪畫對魚特別重視, 因為魚和『余』是諧音。老百姓企盼生活富裕, 能五谷豐收、平安吉祥,年畫當(dāng)中的『年年有余』、『鯉魚跳龍門』、『吉慶有余』等〔圖五〕各式各樣與魚有關(guān)的作品反復(fù)出現(xiàn), 水族題材的繪畫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且有相當(dāng)廣闊的市場,成為中國繪畫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齊白石畫水族畫的師承關(guān)系
齊白石的水族畫繼承了中國繪畫傳統(tǒng),具體的來源是八大山人和揚州八怪。早在1902年,他就臨摹過李方膺的畫。1907年, 他又臨摹了八大山人的作品。1907年,他在廣州,『丁未夏, 客廣東省城, 有持八大山人畫售者, 余留之, 約以明日定直。越夜平明,余陰存其稿, 原本百金不可得, 即以歸之。』【注一】1919年, 他又將高鳳翰的一件作品臨摹下來, 說『己未三過都門,于周印髯處見南阜老人有此畫法』( 北京畫院藏) 。
齊白石常講: 『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 能縱橫涂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 或為諸君磨墨理紙, 諸君不納,余于門之外, 餓而不去,亦快事也。』他的水族畫也是從臨摹他們的作品而來。這三位畫家均有獨創(chuàng)精神,反對師古不化, 主張『我之為我, 自有我在』, 所以能縱橫涂抹, 獨立門戶, 這是齊白石一生追求的榜樣, 矢志不渝。

蝦 胡沁園 托片
最近, 北京畫院在整理齊白石收藏作品時, 又發(fā)現(xiàn)兩幅齊白石的老師胡沁園的畫作, 一幅畫蝦〔圖六〕, 另一幅畫的是螃蟹。畫蝦的作品題款曰: 『壬午夏杪沁園主人戲筆』(作于1882年) 。畫蟹的作品為齊白石所題: 『此幀乃沁園師所作, 白石補記珍藏。』這兩幅畫的繪畫技法都很成熟。畫蝦的作品,用筆用墨有明顯的學(xué)習(xí)徐渭《墨葡萄》一畫的技藝, 說明胡沁園對徐渭也很崇拜。這兩幅作品的發(fā)現(xiàn)對我們過去只知道胡沁園善畫工筆花鳥有了補充。胡沁園的寫意水族畫畫得也有水平,一直是齊白石的珍藏。這樣或可證明齊白石畫水族畫直接師承的老師也是胡沁園。
三、齊白石水族畫的形象特征
現(xiàn)在齊白石存世的作品中畫得最早的是魚, 二十歲就畫過一條大鯉魚, 從齊白石題款中判斷這幅畫作于一八八四年, 因為畫上蓋了兩方小印,齊白石肯定地說過, 二十歲后無此二小印。這條大魚在用筆上顯得有些呆板, 可墨色富于變化。

魚圖 齊白石 鏡心
現(xiàn)存齊白石臨摹別人的作品遺稿, 本卷收入三幅: 一幅是臨摹李方膺的, 一幅是臨摹八大山人的, 還有一幅是臨摹高鳳翰的。這三幅作品題材都是魚,在技法上吸收八大山人的比較多。齊白石的魚〔圖七〕都是水墨畫, 他表現(xiàn)的是魚在水中悠然自得的身影, 靈動從容的動態(tài), 表達(dá)自己渴望寧靜的心態(tài)。中國古人畫魚主要看能否見到『涵泳噞喁之態(tài)』, 即潛游之后浮出水面開合呼吸的動態(tài), 而不愿意把魚畫成『庖中物』, 『特使饞獠生涎耳』。齊白石畫的魚均生趣盎然,小魚成群結(jié)隊游動, 大魚尾隨其后, 動作舒緩沉穩(wěn),充滿生活情趣。

我最知魚 齊白石 軸
另一幅畫兩根系著魚餌的長線, 引得小魚朝著魚餌成群地奔躍而來,他在畫面上題曰『小魚都來』。還有一幅畫一根釣魚線, 下面墜著魚餌, 小魚見到魚餌都來爭食。齊白石八十八歲補題四字『我最知魚』〔圖八〕, 題款曰: 『予少時作慣之事, 故能知魚。』『我最知魚』說明他對魚的熟悉、熱愛,知之深, 愛之切, 八旬老翁對兒時記憶的回放,意味深長, 感人至深。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