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為聯合利華公司贊助的系列藝術項目所進行的創作,今天在泰特現代美術館渦輪館展出,展覽將持續到2011年4月25日。他是首位參與此系列藝術項目的亞太地區藝術家。
艾未未1957年生于北京,是中國藝術界最知名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作為觀念藝術家、策展人、批評家、設計師和建筑師,艾未未的作品常具有挑戰性和煽動性。艾未未在過去二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1979年的激進先鋒派“星星畫派”到2008年與Herzog & de Meuron 合作設計北京奧運會會場“鳥巢”。
艾未未1981-1993年生活工作于美國,后又回到他的故鄉北京,并于1995年創作了《摔一只漢代的瓦罐》,這一作品對以后藝術家的創作有極大影響。這件三聯照片展示了一件古代的瓦罐被丟下,然后碎在他的腳下的過程。這件作品不僅開始了藝術家對古代現成品的持續再使用,同時顯示了他對文化價值和社會歷史的質疑態度。2007年卡塞爾文獻展作品《童話》,艾未未邀請了1001位中國人到卡塞爾,而且將1001把清代、明代的椅子散放在巴塞爾的城市街道上。2007年的裝置作品《模板》中運用了更多的古代現成品——1001件來自毀壞的中國建筑的木門木窗。這些東西被做成一個大型雕塑,但作品完成不久就被一場暴風雨摧毀了,變的扭曲,藝術家選擇了保持作品現在的樣子。
去年我們見到了藝術家一些艱澀的作品,仍在表達他對社會和政治的憂慮。為了紀念2008年四川地震,2009年艾未未創作了《記住》,他用數千個孩子的書包拼出漢字,覆蓋在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的外墻上。漢字的內容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地生活了7年”這是一位去年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女兒的母親所說的一句話。也是在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艾未未做了《地毯》,將380平方米的地面全部用地毯覆蓋。這件作品煞費苦心地模仿969塊地磚中的每一塊,成為70年的展覽和觀眾留下的足跡的地圖。藝術家說“自由就是質疑每件事情的權利”,視覺上或微妙或壯觀,艾未未的大型裝置作品都是思想探尋的結果,都能強有力地發人深省。
艾未未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包括最近在森美術館舉辦和慕尼黑藝術之家展覽館舉辦的個展,同時也參加一些世界范圍內的群展,如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泰特利物浦等。艾未未也成立了一家設計公司,并成立中國文化藝術倉庫。此次聯合利華系列藝術項目艾未未的部分由朱麗葉·賓厄姆策劃。
泰特美術館觀長文森特·托多利稱“泰特繼續擴大展示全球各地區藝術的時候,我們很高興通過聯合利華系列藝術項目嘗試呈現中國最知名的在世藝術家之一。艾未未扣人心弦的作品總會有很大的規模,同時較之眾多當代作品中也關注更多的社會問題,所以十月在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館的公共環境里去看他如何去回應一個花瓶是很令人興奮的”。
聯合利華全球通信前副總裁加文·尼斯說:“聯合利華很榮幸支持有如此才能和名聲的藝術家在渦輪館接受這樣的挑戰。在過去的十年里,聯合利華系列藝術項目已經引起了2200萬觀眾的興趣,他們已經體驗到杰出新穎的裝置的魅力,我們期待這個項目的第十一屆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