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顏梅華先生相識已有三十余年。雖然一南一北,遠隔千里,但人和人之間講的是一個“緣”。高山流水,他視我為知音。
最早知道顏先生是上世紀40年代。那時候他在上海連環畫界已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了。二十出頭已經初露鋒芒、名列海上“四小名旦”。十多歲的我,是眾多崇拜者之一,也就是現今的“粉絲”。他所畫的俠客、鏢客、英雄豪杰,令人不禁一股豪俠之氣油然而生,我們看得如癡如醉。
第一次見到顏先生,已是80年代。我代表榮寶齋去上海組稿,幾經周折,終于登門拜見。他親切和藹,神態舉止儒雅大方、謙虛厚道的大家風范,令人肅然起敬。這三十年來,顏先生與我從相識到相知,可謂莫逆。
顏先生性格淡泊寧靜,不激不歷,與世無爭,立身如此,為藝也是如此。

顏梅華 人物畫
元代大畫家、書法家趙孟曾說:“畫人物以得其性情為妙。”東坡先生曰:“傳神之難在目。”最初拜讀顏先生的作品就是其造形嚴謹,注重結構與傳神的人物畫。他在西洋畫、素描、解剖與速寫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別是以默寫見長。他中西兼能,在文學與歷史方面有較高的修養,所以作品涉獵極廣。特別善于畫以古典文學、詩詞為主題的大型歷史創作畫及歷史人物畫,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且具有很強感染力的藝術形象。不管是圣賢先哲、帝王將相、販夫走卒,還是文人雅士、京劇、芭蕾、仕女,在他筆下無不栩栩如生,優美傳神。他以深厚的素描功底用筆墨來刻畫表現眉眼五官,而衣褶、須發線條隨型而寫,一洗舊畫中釘頭鼠尾之公式化。精確寫實和疏放寫意的藝術特點,極具時代精神。所創作的巨幅歷史人物如《蘇東坡密州出獵圖》《鐘馗嫁妹》《舌戰群儒》《萬弩誅龐涓》《竹林七賢》《洲橋》《十八羅漢長卷》等,場面壯闊,氣勢宏大。人物表情各異,喜怒哀樂,形神兼備。蒼鷹、奔馬、走狗、靈猴天然生動。服飾、盔甲、刀劍款款俱精。站在這種大開大闔、氣吞山河的恢宏巨作前,不由人一聲長嘯,拍案稱絕。當今畫壇,鮮有畫家在人物畫創作上能夠達到如此崇高的境界。
在90年代之前,他的山水畫深藏不露,不輕易示人。但數十年來,其在山水畫上未嘗一日懈怠。40年代海上畫壇盟主吳湖帆先生早年就獨具慧眼,建議他根據自己的筆性和寫實功底及人物畫的優勢將吳派山水之端莊、清秀和大千先生之雄健、瀟灑,融會貫通,絕不困于一招一式,取其精華,獨樹一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以,風格清新而精致,厚積薄發的顏派山水一亮相,就令畫壇矚目。顏先生的山水畫特點是以古典詩詞為題材的大山大水,氣勢雄偉,法度周密,詩畫相映,虛實結合,重視畫面深度與空間。
寫到這里,想起了一首古人的詩:“殘雪初消馬足輕,我隨芳信到山城,春風道上人爭說,誰與梅花一樣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