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天耳金片三足爐
北京匡時五周年秋季拍賣會將隆重推出由王世襄舊藏、并在其所著《自珍集》中收錄的二十尊銅爐。這批精美的銅爐曾于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會“儷松居長物——王世襄夫婦珍藏中國藝術(shù)品專場”中亮相,并以不俗成績?nèi)珨?shù)成交。其中最為奪人眼球的是:目前市場所見唯一的順治款沖天耳三足爐、曾創(chuàng)造銅爐拍賣單品價格紀錄的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以及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大鬲爐。
業(yè)內(nèi)行家曾言:“距今幾千年前的商周青銅器到處可見,距今五百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爐難見”,而一些仿制明宣德名爐造型、制作工藝精致、線型飽滿的銅爐,目前也成為收藏市場中的“寵兒”,清順治·沖天耳三足爐就是此中極品。此爐在7年前創(chuàng)下了166萬元的拍賣天價,其身形規(guī)整,包漿亮麗,色澤典雅,底部落“大清順治辛丑鄴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篆書款。此爐曾是著名收藏家李卿丈(趙沆年先生)所藏眾多銅爐中之精品,李卿丈謂之“最佳之爐”、“絕無僅有,視明爐尤為可貴”。李卿丈先生在北平淪陷期間為生活所迫而轉(zhuǎn)讓此爐。1951年,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經(jīng)多方詢探,方從他人手中購得。有意思的是,王世襄先生的銅爐收藏情結(jié)多源于李卿丈先生,當年王從美國歸國后得李贈爐十具,后雖經(jīng)浩劫,多數(shù)尚存。

清順治-沖天耳三足爐
另外一款當年同破記錄的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也將面世。此爐直徑12厘米,刻“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jiān)造”楷書款,渾圓腹,沖天耳,器形古樸端莊,爐身銅質(zhì)厚重,手感甚佳。通體滿布金片,包漿色澤亮麗。王世襄當年得此爐也堪稱奇緣,此爐原為清末古玩收藏家趙汝珍所有,趙著有《古玩指南》,他為了解宣爐的合金比例,還曾鋸開過一些真正的宣爐加以研究,可謂前無古人。他先后收集了一百多件真正的宣德爐,但僅1951年贈與王世襄的此只宣爐得以傳世。
玉堂清玩-大鬲爐則是明末清初的珍品銅爐。其造型碩大渾厚,色質(zhì)靜穆精純,器型之大十分罕見。爐經(jīng)多年火養(yǎng),精光內(nèi)含,紫檀整挖爐座為明制,材料精美工藝精良,包漿潤澤,甚為難得。1951年5月,王世襄購此爐于大煙筒胡同何玉堂家。何玉堂經(jīng)營瓷器雜項眼力尤精,故宮收購之乾隆彩繪白燕雙耳尊成對,即由何售出。

玉堂清玩
古代銅器中,銅爐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品種,特別是自從明代的宣德爐出現(xiàn)以后,這種器物更是備受人們的推崇,成為銅器藝術(shù)品中的主要器型。在明清時期,銅爐可以說是銅器中的典型代表。自上世紀90年代初,作為古董收藏品的銅爐逐漸走向拍賣會。步入21世紀后,隨著藝術(shù)品價格的不斷攀升,銅爐的行情水漲船高,成為收藏市場新的熱點。在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中,明代鎏金鋪獸首銜環(huán)缽盂式銅爐拍出302萬的高價就是明證。
近年文房拍賣市場加速繁榮,文房類拍品的整體水位上漲是原因之一,而明清銅爐漸漸回歸了其價值本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御制銅爐最受市場的追捧,常常會引發(fā)各路藏家的激烈競爭,另外,有一定年代、材質(zhì)好、造型好的銅爐也深受藏家的喜愛。本次北京匡時秋拍適逢公司成立五周年,王世襄所藏銅爐專場是北京匡時全力籌備的精品專場之一,具有紀念意義,勢必為銅爐愛好者們奉獻一場饕餮盛宴。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