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四季第23期拍賣會現場
經過四天拍賣,9月21日,嘉德四季第23期拍賣會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完美收槌,最終,整場拍賣總成交額達3.92億元人民幣,為今秋第一場拍賣會劃下圓滿句號,也創出嘉德四季單季新高。從嘉德四季現場的人氣及買氣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體向好,各門類都有上揚勢頭,相信大家更有信心期待今年秋拍季的優異表現。
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額超過三億元億元人民幣。其中,近現代書畫眾多大名頭、大尺寸作品創出高價,平均成交率超過90%。李可染《云龍山寫照》以估計近6倍的價格470.4萬元高價成交;陸儼少早年作品《湖光山色》以估價十倍左右的價格436.8萬元人民幣緊隨其后;此外,李可染另一作品《漓江行舟圖》拍出425.6萬元人民幣;陸儼少橫幅巨制《雁蕩勝概》以324.8萬元人民幣被競得。匯集十五位近現代名家的“名家墨緣”專場表現亮眼,25件作品總成交額超過3300萬元人民幣,拍品單價超過130萬元人民幣。當代書畫方面,整體上揚,尤其以北方畫家表現出色,馮大中《曉風》以106.4萬元人民幣位列第一;何家英、白庚延合作《雪里紅梅》以89.6萬元人民幣位列第二;劉文西1994年作品《陜北小姑娘》72.8萬元人民幣緊隨其后。古代書畫部分,董其昌《疏林茆屋圖》以324.8萬元人民幣成交,拔得頭籌;王撰《仿黃公望山水》為北京市文物商店舊藏,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有著錄,最終以201.6萬元人民幣被競得。
瓷器玉器工藝品部分創出5780萬元人民幣的成交額。其中,瓷器部分,無款官窯代表作“清康熙 天藍釉百條缸”亮相,拍出280萬。名家舊藏成為拍場寵兒,來源于英國大型拍賣會的著名海上收藏家仇炎之先生舊藏“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杯一對”也表現亮眼,以69.4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徐展堂舊藏成交火爆。高檔官窯殘器被藏家不斷深入認識,“清乾隆 粉彩春燕圖碗”有“大清乾隆年制”款,雖有傷,無底價起拍至17.92萬元成交。工藝品部分,“清乾隆 白玉獸面紋簋式爐”堪為乾隆帝仿古玉器品味的最好詮釋,最終以72.8萬元人民幣被藏家競得。翡翠作品此次也得到了很好的價值體現,“清 翡翠龍首帶鉤”估價僅為2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估價14倍的價格28萬元人民幣易主。市場對犀角、象牙等資源類作品維持了飽滿的熱情,成交率居高,整體穩健上揚。“清早期 犀角螭龍紋杯”最終以117.6萬元人民幣高價易主。掐絲琺瑯作品在本場表現出眾,“清 掐絲琺瑯太平有象”估價僅為8萬元人民幣,最終以123.32萬元人民幣成交。
古籍板塊作為最為穩定的收藏板塊在市場大勢的帶動下持續上揚,古籍善本部分此次總成交額以及成交比率雙雙創出新高,成交額高達2924萬元,成交比率達83%,眾多“性價比”極高的各類藏品,受到新、老藏家一致歡迎。版本極為罕見的明永樂十八年刻《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以89.6萬元人民幣拔得頭籌。手稿部分以嚴復手稿(清代手稿本)最為亮眼,估價僅為2萬元人民幣,最終由于數位買家的激烈爭奪,以8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此外,黃岡杜氏知道齋藏書小專題亦有上佳表現,《徐鉉撰 徐公文集三十卷》(1919年南陵徐乃昌刻本)1函6冊,以估價80倍的價格32.48萬元被競得。碑帖部分,舊拓《漢武梁祠畫像殘石硯》,為徐世章舊藏,拍得12.32萬元人民幣。資料書部分,《張大千畫集》等20冊(1979年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等出版)從無底價起拍,經過幾十分鐘數輪激戰,最終以31.36萬元人民幣被藏家競得;另一《張大千畫集》等14冊(1967年東方學會等發行)也拍得26.88萬元人民幣。
中國書畫
從此次現場表現來看,成交率居高,市場充滿信心,各板塊均持續上揚,大名頭以及大尺寸的作品表現出色,藏家的精品意識越來越強烈,對于呈現出的專題性作品、同一藏家作品及鮮見精品追逐有佳,作品的價位與質量息息相關,新進場的買家大多有備而來,也全面帶動了市場。本場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額超過三億元人民幣。
其中,近現代書畫部分,李可染《云龍山寫照》為畫家贈與“文怡山房”主人――原榮寶齋老職工鄒俊華先生的作品,畫面飽滿、用墨厚重,是其典型風格的寫生山水作品。鄒俊華先生為榮寶齋老職工,工作數年間,結識諸多書畫名流,經過長期交往,與他們成為莫逆之交,此作品也紀錄了藏家與藝術家的友誼,受到藏家熱烈追捧,最終以估計近6倍的價格470.4萬元高價成交。
“名家墨緣”專場是上一期嘉德四季的又一次延續,此專場共挑選15位大家25件精品,均是拍場炙手的作品,包括齊白石、潘天壽、徐悲鴻、李可染、黃賓虹、陳少梅、黃永玉、白雪石、何海霞、陸儼少、吳湖帆、林風眠、傅抱石、張大千、黃胄等,不乏有多次展覽出版的大作,也有精致簡洗的小禎,該專場得到眾多藏家青睞,最終總成交額超過3300萬元人民幣,拍品單價超過130萬元人民幣。
其中,20世紀中國山水畫代表人物陸儼少《湖光山色》為畫家早年作品,作品落款“甘為虞”,鈐印“乙酉”,經過研究比對,“乙酉”暗指陸老生辰,此落款多為畫家作于1952至1958年間的作品,此類作品當年基本被蘇州民間工藝廠定來作為換取外匯的“商品畫”,大多流入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在國內所存不多,因此也更顯難得,最終,經過激烈競爭,以估價近十倍的價格436.8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此外,陸儼少另一幅作品《雁蕩勝概》可謂畫家難得一見的橫幅巨制,筆墨淋漓,以324.8萬元人民幣被競得。李可染作于1964年的《漓江行舟圖》1978年即有出版著錄,正如其題識“漓江山色青碧,水光晶澄,奇峰千萬羅列兩岸,人謂景佳天下,以425.6萬元人民幣被藏家收入囊中。
此外,200萬人民幣以上成交的還包括:周思聰《民族風情冊》268.8萬元;張大千《觀音大士》252萬元;張大千1978年作橫幅大作《水村漁家》235.2萬元;黃賓虹《仙館青瑤圖》212.8萬元。
當代書畫方面,全線上揚,尤其以北方畫家表現突出,馮大中《曉風》以106.4萬元人民幣位列第一;何家英、白庚延合作《雪里紅梅》以89.6萬元人民幣位列第二;劉文西1994年作品《陜北小姑娘》72.8萬元人民幣;方濟眾《塞外風光》58.24萬元;范曾《懷素學書圖》48.16萬元人民幣。
古代書畫部分,眾多質素可觀的作品為藏家青睞,成交率創出高位,董其昌《疏林茆屋圖》以324.8萬元人民幣成交,拔得頭籌;王撰《仿黃公望山水》為北京市文物商店舊藏,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冊有著錄,最終以201.6萬元人民幣被競得。月舟《懷素學書》有沈周、張鈇題跋,以196萬元人民幣成交;華嵒《秋澗古松圖》及龔賢《青山云樹圖》均以168萬元成交。
瓷器工藝品
此次嘉德四季瓷器玉器工藝品部分延續了今年拍賣市場的火爆勢頭,繼續攀高,創出5780萬元人民幣的成交額,成交比率近80%。
瓷器部分,無款官窯作品以及特殊類別的瓷器以前較少得到藏家重視,但近年來日漸為藏家關注,此次更是有上佳表現,“清康熙 天藍釉百條缸”作為代表,拔得瓷器部分頭籌。此器內外施天藍釉,釉色恬淡勻雅,精工細致。最為難得的是,器身為直柳條紋,恰恰為一百根,均勻分布,此制作工藝要求極高,非常難得,因此,成品數量有限。據所查資料,僅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少數幾家大型博物館有與此件造型、釉色和制作工藝相同的類似收藏??梢哉f此作品無論從制作水準以及收藏的機構等各方面看,都具備官窯水準,雖然為無款,但從造型、釉色上分析,均為頂尖級作品,傳世罕見,當為無款官窯的代表作。該作品拍前即飽受關注,從50萬起拍后即有數位買家爭相競價,經過數輪現場和電話委托買家的激烈競爭,最終由一位場內買家以估價近6倍的價格280萬元人民幣將其收入囊中。
來源清晰、傳承有序的名家收藏成為拍場寵兒。此次一件來源于英國大型拍賣會的著名海上收藏家仇炎之先生舊藏“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杯一對”即為代表。小杯整體曲線柔和,胎體凈白晶瑩,輕薄異常,上以青花描繪纏枝花卉紋樣,其整體造型樣式、青花色澤與紋飾內容均模仿成化器。成化青花冠絕千古,后世多有摹仿,但唯有雍正作品最具成窯風韻。本件拍品配有原配舊包裝,且為名家收藏、流傳有序,受到藏家追捧,最終以69.4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另一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收藏家徐展堂先生舊藏此次也收到藏家青睞,“清康熙 五彩山水人物圖鳳尾尊”器形碩大恢宏、極具震撼力,頗具康熙瓷畫精髓,最終經過激烈爭奪,以50.4萬元人民幣被買家競得。此外,同為徐展堂先生舊藏“清同治 粉彩福壽三多花卉紋杯一對”拍出28萬元人民幣,“清康熙 黃釉螭龍紋杯”也以16.8萬元人民幣被競得。
高檔官窯殘器由于其稀缺性被藏家不斷深入認識,也成為追逐對象。“清乾隆 粉彩春燕圖碗”有“大清乾隆年制”款,雖有傷,仍然有眾多藏家青睞,無底價起拍至17.92萬元成交;“清雍正 斗彩三多紋小杯”有“大清雍正年制”款、有傷,最終也8.96萬元人民幣成交。
工藝品部分也有上揚勢頭,玉器部分,小件作品收到藏家青睞,競爭激烈。“清乾隆 白玉獸面紋簋式爐”堪為乾隆帝仿古玉器品味的最好詮釋,仿商周青銅簋而制,紋飾高古風雅,器形端穆致遠,既有上古之樣,又具時代之風,最終以72.8萬元人民幣被藏家競得。“清 青白玉牌兩件”拍出22.4萬元;“清 白玉馬”以估價十倍的價格23.52萬元人民幣成交。“清 白玉人物像”以估價4倍的價格12.32萬元成交。
翡翠作品此次也得到了很好的價值體現,“清 翡翠龍首帶鉤”估價僅為2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估價14倍的價格28萬元人民幣易主;“民國 翡翠環耳瓶一對”從無底價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22.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
市場對犀角、象牙等資源類作品也維持了飽滿的熱情,成交率居高,整體穩健上揚。“清早期 犀角螭龍紋杯”采用鏤雕法與浮雕法相結合的工藝,從其整體風范來看,具有皇家氣度,且頗具仿古意,杯身造型穩重堅挺,又不失秀麗,兩只螭龍攀爬于杯柄上,探頭于杯口,相視而笑,頗為有趣,最終以117.6萬元人民幣高價易主。另一“犀角八仙過海圖山子”拍出69.44萬元人民幣。此外,“清 象牙船擺件”拍出31.36萬元人民幣;“清 象牙觀音像”拍出33.6萬元人民幣。
掐絲琺瑯作品在本場表現出眾,無論大件還是小件作品均收到藏家強烈關注。“清 掐絲琺瑯云龍紋塔形香熏一對”拍得47.04萬元人民幣,“清 掐絲琺瑯太平有象”估價僅為8萬元人民幣,最終以123.32萬元人民幣成交。
此外,此次一把“白玉柄佩刀”以超過估價10倍的價格64.96萬元高價成家,值得藏家關注。
古籍善本
古籍板塊作為最為穩定的收藏板塊在市場大勢的帶動下持續上揚,古籍善本部分此次總成交額以及成交比率雙雙創出新高,成交額高達2924萬元,成交比率達83%。此次嘉德四季古籍部分也做了特別設置,藏品定位更貼近于普通愛好者及藏家,推出眾多“性價比”極高的各類藏品,受到新、老藏家一致歡迎,各板塊表現均衡,成交率均創出高位,眾多新藏家的進入極大地活躍了市場,也成為市場不可忽視的購買力量。
其中,古籍部分,版本極為罕見的明永樂十八年刻《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首尾均有牌記,《善本書所見錄》有載,以89.6萬元人民幣拔得頭籌。司馬光、胡三省注《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 辨誤十二卷 》,明萬歷二十年新安俞允順督刻本,12函、96冊以72.8萬元緊隨其后。此外,小專題亦有表現亮眼之作。黃岡杜氏知道齋藏書,由于為文人舊藏,學術性、思想性俱佳,經史子集俱全,且多珍罕稀見本,非常難得。最終,此專題《徐鉉撰 徐公文集三十卷》(1919年南陵徐乃昌刻本)1函6冊,從4000人民幣起價一直競價至32.48萬元。
手稿部分以嚴復手稿(清代手稿本)最為亮眼,內收嚴復錄張翼述開平煤礦中英權利糾紛的相關稿件,估價僅為2萬元人民幣,最終由于數位買家的激烈爭奪,以84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侍讀學士張翼請安折(清代手稿本)為工部右侍郎內閣侍讀學士張翼請安折,朱批朕安二字,以估價30倍的價格12.32萬元人民幣成交。
碑帖部分成交比率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中,舊拓《漢武梁祠畫像殘石硯》,為徐世章舊藏。徐氏為收藏大家,竟以畫像殘石為硯,可謂別出心裁,最終此拍品聯同“玉版十三行”、“鄭文公碑等五十四種”均以估價數十倍的價格(12.32萬元人民幣)成交。
資料書部分在近幾次拍賣中異軍突起,備受各方藏家關注,《張大千畫集》等20冊(1979年中華民國國立歷史博物館等出版)從無底價起拍,經過幾十分鐘數輪激戰,最終以31.36萬元人民幣被藏家競得;另一《張大千畫集》等14冊(1967年東方學會等發行)也拍得26.88萬元人民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