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在華陽路青島1919創意產業園舉辦的“藍色暢想2010雕塑展”即將啟幕,作為國內重要的雕塑展事,本次展覽吸引了國內大批知名中青年雕塑家參加,殷雙喜等國內著名評論家也將做客青島,共同把脈青島雕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相對于繪畫等一直在國內藝術品市場“吃香”的藝術門類,青島雕塑作品的價位還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對藏家和投資者來說,不妨關注,立足當下,雕塑未來。
城市雕塑青島的城市名片
青島星羅棋布的座座城市雕塑,如點綴在美麗絲帶上的顆顆珍珠,把青島打扮得分外妖嬈。每一處雕塑都似一首詩、一幅畫、讓人大飽眼福,耳目一新。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青島的城市雕塑建設一直走在國內前列。青島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刁云波告訴記者,1978年,隨著中山公園南門“兒童戲水噴泉”的建成,青島人開始認識和喜愛上了雕塑。上世紀90年代陸續建成的青島名人雕塑園、東海路雕塑一條街及青島雕塑園,更是讓青島在全國名聲大噪 ,在當時被稱為新一輪城市文化建設的青島模式 。而這其間,青島又陸續走出了李柯民 、邢成林、徐立忠、張白濤、隋建國、李秀勤、于凡、孫璐等一大批優秀的雕塑藝術家。青島儼然成為中國城市雕塑的熱土,今年年初揭曉的“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中,《五月的風》、《蒲松齡》兩件青島城市雕塑作品榜上有名,彰顯了青島城市雕塑不俗的實力。“雕塑名城”成為繼“音樂之島”、“影視之城”、“帆船之都”之后,青島的又一張城市名片。
雕塑收藏剛剛起步價位較低
除了那些巨大的城市雕塑,收藏市場上流通的多為體積較小的雕塑作品。在國際上,雕塑收藏是一大門類,雕塑作品早已成為眾多實力藏家追捧的對象。在我國,當人們把目光聚焦于書畫瓷雜、翡翠玉石、古典家具以及其他價值連城的“寶貝”的時候,雕塑收藏也在少數人的關愛中悄然崛起。2008年4月,青島籍雕塑家隋建國的作品《衣缽》,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就以184.275萬元成交,震驚了國內雕塑收藏市場。但雕塑收藏跟火熱的書畫收藏相比,還屬“小兒科”,大部分的雕塑家的作品還在低價位徘徊,成交也不溫不火。“在青島市場上,一件島城名家花費月余方可做完的1.5米的鑄銅雕塑,成交價不過五六萬元,還不如一些國畫家一幅小畫的價格。一些青年雕塑家的作品則更低,四五千元就可以買到一件不錯的雕塑作品。現在,雕塑市場未完全起步,未來一定有較大的投資空間。像隋建國先生去年在青島以15萬元價格售出的一件雕塑作品,在今年的拍賣市場上,成交價已漲至28萬元。”青島市雕塑家協會主席張白濤介紹道。
專家支招收藏雕塑要“三看”
市民薛景濤經營著一家酒店,兩年前他開始跟隨朋友收藏當代雕塑作品。“一開始,我買了兩件雕塑作品是為了裝飾大堂,后來覺得價位合適,又在朋友的指導下買了一些,我覺得同等價位的藝術品,感覺買雕塑更靠譜,況且很多年輕的雕塑家很有潛質。”近年來,隨著青島市雕塑家協會的成立和各類雕塑大展頻頻光顧青島,一些優秀的雕塑作品大大拉近了雕塑與公眾的距離,也讓更多的人欣賞到了“凝固的詩篇”。同時,這些雕塑作品也掀起一輪收藏行情。張白濤建議新入手的市民收藏雕塑作品時要“三看”。一看雕塑家本人的潛質,一位優秀的雕塑家除了具備較高的技巧外還要有豐富的創造力,藝術家創意的價值、藝術家的知名度、在行業中的地位及其藝術技巧等因素將直接影響到雕塑的價值及其未來的升值潛力,應為收藏者重點考量;二要多看各類相關雕塑展覽,雕塑家一般會拿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參加展覽,而且在雕塑展中可以方便比較作品的優劣;三看雕塑作品的材質,那些使用優質材料創作的作品和那些題材好、工藝好的作品值得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