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舊廠房到文化新地標
798藝術區
10年前,跟北京的出租車司機說去798,幾乎沒有人知道這3個阿拉伯數字是什么意思。今天,再跟北京出租車司機說去798,多數司機不僅知道它在哪里,還會熱情地多問一句:“您去798的哪個門?”
798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地區,這里曾是“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如今正在成為北京文化的鮮明地標、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當代文化藝術的展示和交易中心。
“登長城、吃烤鴨、逛798”,已成為國外客人到北京的首選。據統計,北京798藝術區每年舉辦來自30多個國家2000場次的各種展覽、演出和時尚發布;現有文化創意類機構400家,其中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45家境外文化藝術機構;每年吸引超過200萬人次的中外游客前往參觀訪問、學習交流,游客中境外人士占30%以上。
從工業舊廠房,到文化新地標,北京798的華麗轉身,魅力何在?動力何在?潛力何在?
文化創意的殿堂,時尚活力的象征
1997年,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隋建國教授為制作盧溝橋抗戰大型紀念群雕,租用原798廠的一個工業倉庫進行創作,此舉開創了這里利用舊廠房進行藝術創作的先河。
第一批入駐798的雕塑家李象群回憶說:“今天來到798的游客,根本無法想象當時這里的環境有多破敗。車間荒廢,到處荒草。”他說:“之所以把工作室搬到這里,主要是因為廠房空間大、光線好,還有適宜藝術創作的安靜氛圍。”
跟李象群的想法一樣,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許多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陸續將自己的工作室搬到798,攝影家徐勇也是其中一位,“除了廠房提供的空間和光線適合創作外,德國包豪斯建筑風格也與當代藝術的品格非常協調,在美學上產生了共鳴。”徐勇說。
作為國家“一五”期間民主德國援建的重點工程項目,798廠所屬的七星集團曾是我國重點電子基礎材料生產單位和半導體裝備研發生產單位。上世紀90年代末,這里擬進行拆遷改造,七星集團將部分閑置廠房短期出租,來這里的藝術家便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自發的藝術園區,中國當代藝術也在這里落戶。
中國當代藝術在上世紀80年代迅速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曾一度處于尷尬境地。李象群回憶說:“當時搞當代藝術的人有點像過街老鼠,東躲西藏。搞個畫展,門口還有望風的,警察一來就趕快換內容。”
然而,對當代藝術家聚集的798,北京市朝陽區卻沒有采取簡單的行政遏制的做法,而是在包容性發展理念下順勢而為、規范引導。2006年3月,朝陽區成立了798藝術區建設管理辦公室,逐步加大了對藝術區的引導和服務力度,并明確該區域的規劃由原來發展工業調整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2006年,798藝術區先后被朝陽區、北京市認定為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北京市朝陽區區委書記陳剛說:“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像798這樣的當代藝術的集聚區域,是文化領域的一個必然結果。”他認為,“對于當代藝術,政府應該給予足夠的包容和理解,按照藝術發展的自身規律加以引導、加強服務。”2010年7月,朝陽區成立了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負責798藝術區綜合協調、監督管理、產業促進等工作,建立起長效的統一管理和聯動運行機制。
近年來朝陽區政府和七星集團累計投入過億資金,用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相繼落戶798。目前,北京798已有畫廊簽約藝術家超過2000人。游人不僅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當代藝術精品,也可以欣賞到中國傳統的水墨、彩墨和傳統現實主義攝影等藝術形式。
展示當代藝術奇觀,彰顯中國文化自信
包容,開放,是北京798的標志。在這里,多元文化和諧相處,人們通過了解文化的多元性,來了解社會的開放度。
2004年,第一屆大山子藝術節在798舉行,中外游人紛紛涌入園區。大山子藝術節后更名為798國際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舞臺。今天的798,不僅是中國最大、最著名的藝術區,也是亞洲最大、最著名的藝術區。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夏季風說:“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很少,中國的藝術創作風格相對單一。改革開放后,藝術家們開始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藝術思潮,中國當代藝術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但缺乏主體性的創作。2000年以后,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批體現中國主流文化審美價值的當代藝術作品逐漸涌現。人們今天來798,不僅是看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也是看改革開放為中國文化藝術領域帶來的變化。”
2006年以后,北京798定期舉辦藝術節和創意文化節等活動,積極引入產業實體和藝術經紀機構的品牌,使798的影響力大大提升。2008年,北京798成為奧運會特色旅游接待區。法國總統薩科齊、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奧委會主席羅格及夫人、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國際政要都參觀過這里。
陳剛說:“在一定程度上,798已經發揮了帶領中國當代文化藝術走出去的作用。通過這個平臺和窗口,我們向全世界彰顯改革開放的成果、文化發展的魅力,這也是我們國家走向成熟、走向自信的一個重要文化標志。”
營造創新文化環境,引領創意產業方向
隨著798藝術區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商家進駐園區,社會各界開始關注798藝術區的商業發展,對園區今后可能出現的過度商業化表示擔憂。
對藝術與商業平衡的把握,實際上也是對北京798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
陳剛說,“政府在支持798發展的過程中,就要力求找到一種平衡——既為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人士創造一個更好的藝術氛圍,又使其創作成果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與北京其他老城區相比,朝陽區在傳統文化積淀上相對比較薄弱,而商務氛圍和國際化特點則非常突出,“這恰好為朝陽區打造時尚、多元、崇尚創新的文化氛圍提供了機會,”朝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謝瑩說,“798藝術區的形成和發展,是朝陽區開放、多元、包容、融合發展理念的藝術表象,也為朝陽區的持續發展和軟實力提升營造了重要的文化環境。”
為此,朝陽區先后制訂了《北京798藝術區管理辦法》、《藝術區產業發展重點指南》等多項措施,明確只有與文化藝術產業相關的機構方可入駐798藝術區,并為在國際國內文化創意產業中享受較高聲譽、曾多次獲得各種專業獎項、屬于園區重點發展的創意產業機構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2006年以來,798藝術區按照“保護一批、扶持一批、孵化一批、調整一批”的基本思路,開始分階段逐步調整結構,對符合798發展的較早入駐的藝術家租賃空間、畫廊、創意機構進行了減租保護。798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劉鋼說,一些“文化新政”將在798藝術區先行先試,同時798創意大廈、798創意產業促進中心、798國際會展中心等功能性設施也在籌備建設中。
在展示功能日益豐滿的今天,798的交易能力也在與日俱增。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798藝術區基本形成了大型藝術機構和中小型藝術館、藝術家個人工作室和諧共處、共同發展的局面。一方面,中小型藝術館和藝術家個人工作室為園區提供了充分的藝術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國際大型藝術機構的入駐,則為園區帶來了更多國際交流的機會,也進一步提升了798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金秋時節,北京798藝術區又迎來自己的盛大節日——“2010北京798藝術節”。從9月18日到10月17日,持續一個月的798藝術節,將為藝術家提供一個集中展示和交易的舞臺。北京798,這一北京文化的新地標,必將綻放出更加炫目的創意之花,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之一。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