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北京預展現場紀事
在戰略上蘇富比習慣取得一個先機,不扎堆。大多數公司尚在籌備,2010年9月15日的蘇富比秋拍的號角就吹得山響了。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滿場忙碌,面對記者笑得溫和。
程壽康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
藝報:今年秋拍的亮點會出在哪里?
程壽康:琺瑯彩就不用講了,信天主人的玉璽也絕對是精品。最有意思的是一個明萬歷年間的金壺,我們是先收到金壺當時就覺得很難得了,后來從另外一個藏家手里收到了杯子,我們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常玉的《魔女》也是常玉的代表作了。曾梵志的一張早期的面具也是很少見的。
藝報:今年春拍的時候張大千的《愛痕湖》拍出了億元的高價,你覺得蘇富比秋拍能有突破億元大關創天價的張大千的作品嗎?
程壽康:這個不好說,我們這次選擇的張大千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我相信能拍出很好的價格。
藝報:現在內地市場對于蘇富比來說占得比重有多大?
程壽康:內地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2005年的時候內地市場還只占成交額的百分之六,現在已經占百分之四十八差不多百分之五十了。我覺得肯定還要增長,而且在某些品類里甚至超過百分之五十。
藝報:作為一個專業人士,你覺得哪些藏品比較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程壽康:(笑)這個如果我說一個準一個的話,我肯定是蘇富比的大客戶了,我都沒機會在這里跟你聊天。這個是很難去判斷的。相對來說買中國的瓷器和藝術品還是很值的。我覺得我們的藝術品的價錢還是很低的,很有投資價值的。在西方,動輒就有十億以上的拍品,我們哪兒有十億的東西,所以你對當代藝術有信心的話是可以買一點的。
張超群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
藝報:你在征集拍品時,你是怎么界定拍品的藝術性和市場價值的關系的呢?
張超群:第一是看你自己對市場方面的理解,藝術品在拍場是藝術性和商品價值合二為一;其次,你要對這個藝術家和這個藝術品有相當程度上的了解。這個講起來很抽象,實際上應該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如果你對某一個藝術家、某一個流派掌握得比較全面,你考慮的東西會更全面。
藝報:那么你在征集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標準?
張超群:首先看這個東西的藝術性符不符合你自己的要求,我們每一季征集的數量相對上是比較少的,跟很多同行比較的話可能只是他的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我們對把關的要求很嚴格,哪怕那個東西有很好的市場價格,但拍品如果達不到我們對藝術的要求,我們不一定會要這個東西。
藝報:你自己最看好哪個藝術家的作品?
張超群:我們只是喜歡藝術作品本身,藝術家的名氣與否,價格高低其實沒有那么重要,每個畫家都有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
藝報:那這次有沒有你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
張超群:征集來的肯定都是喜歡的,當然也有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我們這場有非常好的陸抑非和馮超然的山水。這都是非常難得的作品,能在一場里面出現也是個非常好的展示。
林家如 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
藝報:你對藝術市場未來的價格趨勢有什么看法?
林家如: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其實不過是從2004年做到現在,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市場,是在剛剛開始的階段,我覺得不管是在前景還是價位上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個人對這塊是非常樂觀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是充滿了未來性和可能性。
藝報:你在選擇拍品時有沒有一個標準?
林家如:蘇富比比較傾向于選擇藝術家比較早期的作品,因為這方面的作品都是比較難得一見的。另外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向大家推出一些被市場冷落但是比較具有藝術性的藝術家的作品。比如說,我們這一次有一個小單元來推出宋永紅,宋永紅的作品價格在這些年并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攀升,我們這次就專門有個小單元來介紹他一個完整的系統,這也會是我們既往的風格。
藝報:單從蘇富比當代藝術這一塊來說,關注當代藝術的都是哪個人群呢?
林家如:關注當代藝術的市場是非常國際化的,很多第二高價都是歐洲藏家,其實歐洲對我們來說是個很重要市場,當代藝術市場更是顯得國際化的市場。
藝報:那除了劉野的作品這次有哪些重點推出的作品?
林家如:我們這次重點蠻多的,像這次我們也有很完整的方力鈞作品。從他的1989年的作品到近兩年的。
奢華品質 時光見證
賽克勒藏中國藝術品
9月16日下午2時30分
“賽克勒藏中國藝術品”專拍曾于2009及2010年3月舉行,兩者皆成績斐然。佳士得遂再接再厲,訂于9月16日下午2時30分為此享負盛名的珍藏推出45件精品。這批瑰寶中的點睛之作有:紅山文化 (約公元前3500至3000年) 青玉牙形佩殘片 (見右圖,估價美元3萬至5萬);北魏龍門灰石菩薩頭像 (估價美元2萬至3萬);良渚文化 (約公元前2500年) 玉琮 (見第1頁中圖,估價美元8千至1.2萬);以及兩件宋/明早期 (公元十至十四世紀) 的砂巖飛天像殘片 (估價美元4萬至6萬)。?
中國瓷器和工藝精品
9月16日下午3時30分及9月17日上午10時及下午2時
“中國陶瓷和工藝精品”拍賣將于9月16日分兩場舉行,推出400多件藏品,件件精奇,涵蓋之廣讓人嘆為觀止。拍賣圖錄封面的絕色瓷器俱出自柯爾彬伉儷中國陶瓷及工藝精品珍藏 (The Dr. and Mrs. William L. Corbin Collec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這批佳作購于二十世紀中期,耗四十載心血積淀而成,體現了美國收藏家對中國藝術的愛好與品味。柯氏伉儷苦心孤詣搜集的這批上乘瓷器,年代由漢代 (公元前206至220年) 至清代 (公元1644至1911年) 無所不及。是次推出的90件藏品材質各異,但件件俱系出名門、流傳有緒。以元/明初,底印數字「一」的鈞窯葡萄紫釉葵花式盆托 (見左圖,估價美元30萬至50萬) 為例,此器品相完好,內施天藍釉,外呈玫瑰紫,器底依稀可見宮廷匠師鑴刻的款識,以示其宮內的存放地點。其他的曠世單色釉瓷器包括:明永樂 (公元1403至1425年) 粉青釉罐 (見第1頁右圖,估價美元30萬至50萬);明成化 (公元1465至1487年) 御制青花碗 (估價美元30萬至50萬),底雙圈雙行六字書款;以及明成化御制黃釉盤 (估價美元30萬至50萬),器底亦書青花雙圈雙行六字書款。
榮寶別出心裁“迎中秋慶國慶”
北京榮寶9月12日在歷史文化名城蘇州舉辦“迎中秋慶國慶”蘇州專場拍賣會。此次拍賣將在蘇州人民大會堂會議中心舉行,預展時間自9月9日起為期三天。這是榮寶繼成功推出南京、上海、湖南等異地拍賣之后的又一次市場拓展之路。
幾大專題版塊集中展現藝術作品的價值魅力和名家收藏的藝術格調。“古吳軒收藏”專題中,吳冠中的《蘇州園林》是作者喜愛繪畫的題材之一,表現江南園林中較為多見的觀魚臺景觀。王雪濤的《花卉草蟲》長卷是一曲小寫意花鳥畫的贊美詩,無論蘭草、荷花或是紫藤,也無論蝴蝶、蜻蜓或是螳螂,都在抒寫著作者對生活的摯愛之情。啟功1984年創作的《書法》為賀古吳軒五周年紀念,頗有歷史意義。“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收藏”專題中,黃賓虹18開《山水鉤稿冊》非常難得,為著名國畫家、藝術教育家諸樂三收藏。石魯的《精氣神》是作者百折不饒倔強性格的再現。“琴劍樓收藏”專題中,董其昌的書法手卷由朱梅邨之父朱茂吉舊藏,吳湖帆為之題簽。朱梅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具有高超的藝術臨摹水準,形神兼備,饒有古意。
傅抱石的《江南雨景》和齊白石的《群雞圖》均由海外友人提供,這兩件作品是當年郭有守博士贈給原任巴黎塞爾努齊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后任吉美博物館館長瓦蒂姆·艾歷賽耶夫的精品,目的是為感謝瓦蒂姆·艾歷賽耶夫為了讓法國人民了解中國20世紀藝術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督嫌昃啊芬匀巺⑻齑髽涞娘枬M構圖成為傅抱石眾多山水題材中獨特的一類?!度弘u圖》從創作手法來看,當屬白石老人80歲以前的作品。另一件海外回流的作品齊白石的《詠蝦圖》為老人晚歲時所作,鈐有“白石相贈”之印,是作者饋贈他人的滿意之作。
此外,林風眠的《枝頭繁鵲》、張大千的《澤畔行吟》《竹徑小息》、傅抱石的《淵明沽酒圖》、徐悲鴻的《公雞》、吳昌碩的《玉蘭花》《梅花圖》、吳冠中的《玉龍雪山》、程十發的《綴玉清韻》、錢松巖的《橫塘曲水》、宋文治的《金陵壯姿》等都是本場拍賣會的亮點。林風眠的《枝頭繁鵲》多次出版,繪林間14只枝頭棲息的小鳥,在濃密的枝葉中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畫面繁而不亂,密而不鬧。傅抱石的《淵明沽酒圖》作于一九四五年重慶金剛坡,經《傅抱石全集》等多次著錄,是一件充滿向往歸隱田園、恬然生活的小幅作品,簡明的人物線條與簡潔的畫面構圖契合了陶淵明詩意,與何懷碩題的大段詩塘相得益彰。吳冠中的《玉龍雪山》是作者幾經創作的題材,并有橫幅和豎幅形制存世。此件橫幅制式的《玉龍雪山》有過多次展覽著錄,能出現在此次蘇州拍場,甚為難得。程十發的《綴玉清韻》戲劇人物是為京劇大師梅蘭芳逝世紀念而作,原畫共十二頁,現僅存五頁。其最早完整發表于1961年8月及9月的《文匯報》上,其后的5幀殘頁又見諸于鄭重撰寫的《與大師談藝——程十發》。
秋拍,天價將花落誰家?
風云際會的拍場,誰也不敢說,誰的作品會紅。每個人都在猜測,每個人都在觀察。
從2009年春拍保利拍賣公司推出的黃庭堅手卷《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價拔得中國藝術品2010春拍頭籌并刷新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到2010年春拍嘉德拍賣拍出的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經過近60輪激烈叫價,以1.08億元的天價成交。中國拍賣市場無論是“虛火”還是熱烈有序的奔著更繁榮的方向奔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傳承地位在藝術性上得到充分認可的大師的經典之作總是會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的。
保利在8月30日舉辦《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和且秋拍將重點推出“近現代十大名家書畫夜場”—齊白石版塊精品讓人心生猜測。這會不會是這一次秋拍的重點?
張大千、齊白石等近代大家和剛剛離開的我們的吳冠中先生,他們的藝術成就要在市場上進行新的鑒定。市場當然不是鑒定藝術作品的標準,但起碼是一種途徑。隨著藝術品成為抵制通貨膨脹的硬通貨,藝術品市場的火熱似乎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能夠競得一張具有流傳性和收藏性的藝術作品,自然令人高興,但在紛雜的藝術市場,眼力是必不可少的武器,說來簡單,但亦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淀,起碼對各個大師的作品、生平都有深刻的認識。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張大千的藝術生涯和繪畫風格,經歷“師古”、“師自然”、“師心”的三階段:40歲前"以古人為師",40歲至60歲之間以自然為師,60歲后以心為師。早年遍臨古代大師名跡,從石濤、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諸家乃至敦煌壁畫。60歲后在傳統筆墨基礎上,受西方現代繪畫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獨創潑彩畫法,那種墨彩輝映的效果使他的繪畫藝術在深厚的古典藝術底蘊中獨具氣息。
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不懈地探索東西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不同美學觀念,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油畫風景創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把歐洲油畫描繪自然的直觀生動性、油畫色彩的豐富細膩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從70年代起,吳冠中漸漸兼事中國畫創作。他力圖運用中國傳統材料工具表現現代精神,并探求中國畫的革新。他的水墨畫構思新穎,章法別致,善于將詩情畫意通過點、線、面的交織而表現出來。他喜歡簡括對象,以半抽象的形態表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相應的心理感受,既富東方傳統意趣,又具時代特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