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代中國畫的大概念之下,趨于兩種藝術勢力并存。其一為傳統中國畫,主要是借傳統筆墨之要素,擬求形式或精神上的傳統中國畫的延續,也或有創新之追求而實則在傳統筆墨規則之內的探求,沒有或有意識的不以逾越;其二,是從形式上與傳統表現形式有較大區別的當代水墨,從事當代水墨的藝術家不局限于自己為傳統文人畫家,而更愿借鑒于當代整體文化而借用中國畫的筆墨材料而不是傳統技法,從而創造出一種區別于傳統繪畫形式的水墨藝術作品。
而中國水墨藝術作為中國畫的當代新的發展,開辟了中國畫表現的一種新格局,形成了當代如此嶄新而又富于創新變化的水墨表現樣式,在當代顯現出豐富而又鮮活的生命力。然而我們在對中國近代藝術的學習與關照中,會很驚訝地發現林風眠先生的藝術創作與其藝術成就與當代中國水墨有很多共通的內容。在深入地解讀林風眠先生的藝術作品之后可以獲悉這樣的事實:林風眠先生開辟了一條中國畫表現的新路程,當代中國水墨的發展是在林風眠先生的藝術成就的基礎上的當代延續與發展。盡管當代水墨藝術從藝術觀念與表現形式獲取了更多的當代文化信息,包括當代中國文化、當代西方文化、西方繪畫觀念與藝術表現等等,但是對于水墨畫家的這樣的一種創新思維的潛在初萌與藝術表現的學習、承接以及創作,與林風眠先生對中國畫的創新改良與實踐并取得高度的藝術造詣與成就不無關系,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在傳統中國畫在千百年來形成非常系統與完善的理論與筆墨技法系統。傳統中國畫保守勢力具備豐滿完備的文化體系背景,不但完全可以自圓其說,而且排斥任何自身或外來的改革與創新。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政治與社會的大變動背景中形成,帶動文化藝術的改良革新,很多畫家帶有使命感而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實踐,但是能夠披荊斬折、獨辟蹊徑,開辟這樣嶄新而能成典范的藝術面貌的中國畫家唯有林風眠先生一人。林風眠先生探求藝術改良西為中用,借鑒西方繪畫之表現形式而從人性的真誠與情感出發再加上自己的深蘊的中國文化內涵,而形成他自己獨具特色并賦予強烈藝術感染力的藝術風格,林風眠先生并因此而成一代宗師。他的學生弟子們也是受他的藝術理論與實踐的強烈感染而在他的藝術道路進行自己的藝術創作。比如吳冠中先生在對林風眠先生的繼承與發展中形成自己的另一番藝術水墨天地, 并對中國當代畫壇產生重要影響。而后的更多具有革新思想的青年藝術家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代整體人文思想與文化精神也進行著自我的藝術嘗試。
林風眠先生的藝術貢獻首先是在中國畫形式上革新的大膽、徹底而又自然清新。實際上也是成就了一種特定時代文化藝術有待革新與發展的使命。傳統的中國畫從國畫精神意境,表現之筆墨、構圖、形式規則等都在歷史積淀中一方面都具備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一種持久的程式規則。畫家必須具備這樣長期而嚴格的筆墨練習與體會,在一種嚴謹的筆墨規則之內從而抒發自我情感與藝術境界。如國畫表現中的筆法,要求入筆以書法用筆、皴擦點染也應和乎法度,構圖要知白守黑、預留天地、畫面不可填充太滿等等。林風眠先生在中國生長體會,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而后留學于法國對西方文化與人文精神有深入的體會。他在繪畫表現上欣賞西方繪畫表現中構成上的自由與靈活真誠與率意而又不失內涵。所以在林風眠回國后的國畫創作中,著意于畫面表現形式上的新的探求。他國畫水墨創作中全抨棄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與構圖等程式規則,追求畫面的構成性、水墨性、色彩性、自由性,以及對自我的精神情感的真誠而準確地表達。所以我們站在林風眠先生的國畫作品面前會看到,他的作品畫面多用以滿構圖,不管是靜物花卉、風景遠山、還是仕女人物畫面不留空白,以用水墨濃淡或色墨之構成而成天地、空間及人與物之景象。而從用筆方面也是自由靈活、不拘一格,不泥于傳統眾多筆法規則,而能直抒胸臆。也無論花卉、人物等形象表現,用線如同速寫式的線描勾勒,看似輕松隨意卻又自由準確而自然的表現出生動的人與物的形態與精神。而整體看他的作品面貌全然不同于傳統國畫作品,但他畫面中的水墨淋漓之痛快、色墨交融之美妙、構成形式上的賞心悅目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與心理印象。這樣一種強烈濃郁的視覺感染是傳統中國畫所少有的。而我們如今在如火如荼的做當代水墨藝術創作的同時在回過頭來欣賞林風眠先生的作品時,會依然感到一股清新純凈之氣息撲面而來,我們依然會對林風眠先生產生由然敬意。
林風眠先生的作品追求并非僅僅是形式方面的簡單創新,它是一位藝術修養深厚、飽富人文情懷與真誠性情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的獨特形式感背后是他個人全部精神情感與藝術修養的體現。傳統中國畫的背后是深厚而博大的中國文化精神。宋元的山水境界直接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大境界。文長八大畫花鳥中的自我精神關照都是中國文化中的精粹體現。而林風眠先生的國畫作品雖然形式絕然不同于自古以來如宋元明清之繪畫面貌,然而看他景園山林之作品中那種清靜、悠遠、縹緲而又冷峻的精神氣息直追古意,也是神通于這種深厚而博大的中國文化精神,同時又暗涵著自己深郁的人文情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