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五天的2010(第14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于9月12日在上海世貿商城落幕。據藝博會組委會統計顯示,本屆上海藝博會觀眾達到了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1%;現場藝術品成交量接近7000萬元,比去年增加2000余萬元。
據了解,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去年上海藝博會缺失了不少歐美畫廊,其參觀觀眾人次為4.5萬人左右,與2008年持平,現場成交量為5000萬元人民幣。而今年的藝博會共有來自14個國家126家畫廊的6000余件藝術品,其中新增了許多歐美畫廊,成交量也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
從本屆藝博會的成交狀況來看,上海畫廊界的“老兵”們,絕對是頗具人氣的區域。如華氏、大劇院、煌杰等畫廊,他們依靠多年累積的經驗,市場的號召力自然不錯。像華氏代理的油畫家李強、SML集團代理的油畫家俞中保,作品被收藏家全部納入囊中。“藝術法蘭西”主題展的成交狀況也十分踴躍,小型雕塑和具有異域風情的油畫紛紛被藏家收購,對此,參展的法國畫廊十分驚嘆上海藝術市場的消費力。在大件高額作品的成交上,臺灣現代畫廊參展的大型雕塑《沖向勝利》,也以1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為上海某房地產公司購藏。
此外,本屆藝博會還展出了羅丹、畢加索、達利、莫奈等國際大師的原作,以及近現代藝術大師張大千、林風眠、齊白石和當代藝術家陳逸飛、羅中立、陳丹青等人的代表作。另外,“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專區也頗受藏家關注。從2006年起,上海藝博會就推出了青年藝術家推介展,4年來,先后有200多名青年從這里起步,他們的知名度及其作品市場行情均有大幅提升。許多藏家每年都會來此“淘金”、“備案”。這些標價通常在兩三萬元之間的作品,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10年的高價位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藝博會還提出了“讓收藏成為風尚”的主題宣傳口號,旨在讓中國財富階層重視藝術的熏陶,讓藝術成為比奢侈品更讓人心動的收藏。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已呈現出回暖趨勢,本屆藝博會或許是“讓收藏成為風尚”的一個良好開端。不過,從目前來看,中國藝術品收藏與生活的距離還比較遠。在國外,無論是富豪還是中產階級、平民百姓常常用藝術品來美化居室,或是作為財富積累;相形之下,我國的財富階層很少有人去畫廊和藝博會買畫,抑或是參加一次藝術品拍賣會。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建立起真正的藝術品消費時尚,僅靠一次藝博會的宣傳是不夠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