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柜子的變形金剛,一房間的泰迪熊……這不是電影 《玩具總動員》的場景,而是當下年輕人的“藏品”。如今,以70后、80后為主打的“藏家”,他們雖然漸漸遠離了兒時的歲月,卻依然留著一柜子的玩具,繼續當個童話大王;或者癡迷于生活的點滴,收集著歲月的印記。
故事 收藏變形金剛 越老越值錢
一走進王可的書房,恍若來到了變形金剛的陳列室。從柜子里到地上,再到房間里的擺設,無一不是變形金剛。“這里還只是我收藏的三分之一,其它的都放在宿舍和父母家。”王可有些自豪。
70后王可因為癡迷動畫片 《變形金剛》,小時候很想擁有一個變形金剛玩具。“可那時父母的工資一個月才幾十元錢,而一個變形金剛就要20元!”還不懂事的他,天天跟父母鬧。他爸爸的摯友聽說此事后,送了一個給他,沒想到竟然成為他的第一個“藏品”。那是1985年,他9歲。
工作后,王可正式加入收藏變形金剛的行列,迄今已收藏80多個變形金剛,其中,最便宜的幾十元,最貴的上千元。
王可說,收藏變形金剛,和收藏古玩很像——越老越值錢,老版本比新版本好。王可邊說邊展示他的收藏:“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的第一代G1系列的變形金剛,那時的價格可能就二三十元吧,現在起碼得500元以上。”
現狀 各色“藏品”斑斕記憶
城南某咖啡館內,一身時尚打扮的林麗正在和幾位朋友聚會,一堆不干膠、香水等物品擺滿了桌子。“這就是我們的藏品。”林麗告訴記者,她們幾位80后潮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收藏。
林麗喜歡收集不干膠,很多藏品還是讀小學時攢下的;她的朋友莉莉愛收藏香水,如今香水瓶已放了滿滿一柜子;而朋友小白最喜歡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每次有朋友出遠門,都會記得給她帶回當地的明信片。
“我們收藏的這些物品,在真正的收藏家眼中,也許算不上收藏,因為這些東西一沒有經濟價值,二也不能保值,三更沒有市場。但在我們看來,它們記錄了我們的生活,是一種記憶。”林麗告訴記者,她身邊有收藏習慣的大有人在,藏品也五花八門、無奇不有,酒瓶、杯子、包裝袋……生活中可見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藏品。
市場 不具稀缺性 鮮有交易市場
在收藏變形金剛之初,王可最想找上世紀80年代生產的第一代G1系列的變形金剛,但找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天,他在某著名網購平臺上突然看到信息,便迅速與賣家取得聯系,商定好價格成交。
據悉,在這類新收藏中,幾乎無市場可尋。“因為大多的藏品,并不具有收藏的稀缺性,生活中隨處可見,也就失去了交易的可能。”林麗稱。
在這類新收藏中,如今已形成交易市場的,僅變形金剛一種。“收變形金剛,首先是看成色,比如9C,就代表9成新,其次是看塑料件是否老化,零件是否缺失。”據了解,除了能在網上淘到變形金剛,電腦城和網上論壇也是藏友們常去的地方。
專家說法 一代人的文化折射
四川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吳道明表示,“新收藏”表現了70后、80后獨特的收藏興趣,是這一代人成長的標志。因為這些藏品也是時光的積沉,是一種懷舊行為,更是一代人的文化折射。從這一現象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兩新”:一是人新。70后、80后是新人;二是收藏新。“新收藏”收集的物件多是年輕人生活當中具有意義的東西,從時代上來講,是新東西。但從藝術和經濟價值來看,“新收藏”無法與傳統收藏相比,保值和升值的空間也有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