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捐贈的國家二級文物 清吳宏絹本設色坐賞圖軸
原青島市副市長張公制一家先后捐贈了254件文物,其中有董其昌的繪畫冊、書法卷,丁佛言書法篆刻等眾多名家真跡
現在,張公制之子張侃和老伴居住在團島二路一處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墻壁上光溜溜的,家里已經沒有一件字畫古玩
9月16日是青島市博物館建館45周年,記者采訪獲悉,該市博物館成立以來,先后有500多位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品入藏,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珍品就有1000多件。而原青島市副市長張公制一家先后捐贈了254件文物,其中有董其昌的繪畫冊、書法卷,丁佛言書法篆刻,高鳳翰的畫冊、詩稿、書信等眾多名家真跡。青島市博物館館藏的大量國家級珍貴文物,都來源于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贈。據市博物館副館長石建民介紹,博物館成立以來共接受社會各界捐贈30余個類別、1000余件國家三級以上文物珍品。自青島市文管會首次接收社會捐獻文物以來,先后有500余位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品入藏青島市博物館。
部分文物可能價值數千萬
現年86歲的張侃先生是我國上世紀著名愛國人士張公制的兒子。據張侃介紹,自己的家族“安丘張氏”是清代山東的名門望族,歷代名家輩出,以篆刻、書法、繪畫、詩文著稱,并長于鑒賞,酷愛收藏。1951年,張公制就帶頭捐贈文物,至1966年,張氏家族向博物館捐贈了大批收藏珍品,“1971年,遵照父親的遺愿,我又把自家所藏的所有古董全部捐獻給了市博物館”。
翻看起張家的捐贈清單,《董其昌臨古精品冊》(繪畫卷、書法卷),丁佛言書法篆刻,何紹基書法對聯,高鳳翰的右手畫冊、詩稿、書信,康有為的書法等名家真跡赫然在列。這批捐贈文物已成為市博館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的作品是青島市博物館的特色館藏。
據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從文物價值上來說,張公制一家人捐贈的作品幾乎是不可估量的,單是董其昌的畫近年來就在拍賣市場上頻頻拍出過千萬元乃至數千萬元的高價。
捐贈者的家僅僅60平方米
張氏家族共捐給博物館254件文物,“當時光獎狀就發了6份,二伯父的長子、次子媳婦、大伯父的長孫,還有我父親的三個子女都得到了獎狀”,張侃說。 現在,張侃和老伴居住在團島二路一處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墻壁上光溜溜的,家里已經沒有一件字畫古玩,但張侃心情很平靜:“藏寶于國嘛,這些東西在自己家里保管不好,沒有好的條件,萬一損壞了實在是太可惜,還是捐給博物館能更好地保藏,給更多人看看,也給后人留下一些研究資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