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紐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總數的12%;倫敦為14%;東京為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創意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口的比例還不到千分之一,人才數量的差距懸殊可見一斑。
對整個文化創意行業的人才缺口,業內專家和行業人士都表達了自己對行業的判斷。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丁俊杰認為,目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最缺乏的是能將創意文化產業鏈貫穿起來的人才。
搜狐高級副主編國慶林則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目前最缺兩類人才——內容創意人才及擅長將這些作品進行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人才。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提到,目前創意經理人嚴重匱乏。文化產業管理核心應該是創意領導力,創意從作品到產品到商品再到渠道,涵蓋設計、制作、營銷多個階段,創意經理人應該在多個階段都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教授表示,缺少一批適合時代和產業發展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坦言,自己在15歲到20歲期間畫了200本書。雖然現在他一個人賺的錢比臺灣一個卡通公司的利潤都要大,但自己的長處還是畫畫。在他眼中,文化創意產業,三個詞拆開,就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成功者所具備的要素——要有文化、要有創意、要有把前者產業化的能力,而具備最后一點的人才在中國還很稀缺。
一位出版社編輯認為,出版業最缺獨具市場慧眼的策劃人才。策劃是能夠組織資源、把創意變成圖書產品的人,現在對策劃編輯的要求是不光能實踐出產品,而且要能參與到整體營銷環節。
一位電影雜志編輯認為,電影產業最缺的人才是編劇。目前文學編劇的地位在電影產業鏈里普遍比較低下,劇本是所有產業的源頭,缺少好的劇本,是導致目前影視產業缺乏新意、同質化競爭的一大原因。
一位演出行業人士認為,演出產業最缺的是整合營銷人才,目前舞臺劇產業的市場規模無法跟影視產業比擬,主要原因除了劇場陣地無法迅速擴張之外,也跟舞臺劇持續營銷能力不足,缺乏巡演、長期上演能力有很大關系,而要擴張這種能力,需要一批對舞臺劇上下游產業鏈條通透了解、具備整合營銷才能的人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