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國際著名藝評家、云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有著多年的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成功經驗。自1986 年在香港創辦云峰畫苑以來,云峰便開始致力推介中青年中國畫家,密切關注當代中國畫市場走向,目前擁有一萬三千多件當代中國藝術家作品的豐富收藏,是現代中國畫最大的投資者和推廣者之一。
近日,記者就當代中國畫收藏與投資為題采訪了他。郭浩滿認為,當前,當代中國畫市值已經進入“黃金時期”,他建議,對作品收藏價值的判斷,收藏者不應惟創作者名氣而論,而應當從歷史價值、技法難度、風格獨特等方面綜合衡量,在中青年畫家中尋找“潛力股”。
回顧市場:2000年以后進入黃金時期
記者:你對當代中國畫市場目前的狀況有何評價?
郭浩滿:從2000年開始,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也被投機者攪起不少的泡沫。自2009年金融海嘯起,業內人士開始總結十年來得與失。
縱觀歷史發展,“文革”后,中國畫市值處于低谷,這三十年來,它經歷了黃土價格、鐵的價格、銅的價格,在2000年以后,開始進入黃金時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國畫市場主要面向境外,以華人藏家為主。改革開放給國內帶來許多機會,但富裕階層對藝術品收藏起初并無多大感覺,直到2000年以后,國內收藏家才開始增多,其中禮品市場占了相當部分。2003年,市場出現轉折,藝術品投資收藏興起。2005年,國內收藏市場出現第一次高潮,一年內上升一兩倍。但高潮過后,從拍賣市場到畫廊,出現了一些假畫,給市場帶來擾亂。高潮過后的五年,市場進入調整總結期,一部分作品在大浪淘沙中被淘汰。
同時,因為當代油畫作品的炒作,對國畫市場也有一定沖擊。2007年至2008年,是當代油畫作品炒作高潮,一些畫家的作品從十萬,跳升至百萬,甚至過千萬。這背后離不開國際資金的有計劃地操作。對這些抽象的油畫作品,買畫者也不一定明白,只是覺得它值錢。
2008年當代油畫的市場泡沫破滅,市值縮水,即便降至幾十萬。回頭一看,很多人發現中國畫市值竟如此便宜,而且不少還是名家作品。二十年來,實力派中青年畫家的國畫作品價格平穩上升(郭浩滿曾對媒體以云峰主推的畫家沈道鴻的 《隆中對》為例,畫幅為15平方尺,1981年賣130元,2001年賣至5萬元,從1981年至2001年這20年間,畫作升值388倍),抗跌能力較強,開始受到很多資金的開始關注。
價值判斷:不應拘泥于創作者名氣
記者:如何為之值得收藏的好作品?
郭浩滿:云峰畫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便開始為藝術家作推廣,挖掘新人。畫家的成熟高峰期一般在30歲至40歲呈現,在60歲至70歲時達到極限。其創作的最佳時期也就二十多年,然而,有些畫家積累了一定江湖地位后,心態有所變化,健康狀況下降,也會導致作品的退步,盡管價位提升了。到了晚年,畫家已不輕易向市場出讓自己好的作品。相對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家,一個有才華、初出道、但尚未被人完全認識的藝術家作品性價比較高,也很值得收藏。
對畫作收藏價值的判斷,我的經驗是,不應拘泥于創作者名氣的高低,即便是大師作品,也有隨意之作與力作之分,而是從歷史價值、技術難度與風格獨特性去綜合考量。
所謂歷史價值,是指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精神面貌與審美習俗。所謂獨特風格,是指畫家的審美個性鮮明,開宗立派,為前人所不能。藝術的影響力不在于畫家的社會地位,而是其獨特風格對世人的影響。任何好的藝術,具有真善美的屬性。就國畫而言,一幅好的作品應當在繼承傳統元素上體現自我創新。
而技術的高難度則保證了作品的不可取代的唯一性。沒有相當的功力,畫家難以達到高超的技巧。一些成功的作品,往往需要許多幅的實踐。一個畫家一年能出十多張好作品已算難得。整個中國那么大,我們走訪那么多處地方,能打動我的藝術家也不超過兩百人。
產量大、重復多影響廣東畫家作品市值
記者:你對廣東畫家作品的市場價值有何看法?
郭浩滿:廣東畫家以嶺南畫派為多,嶺南畫派在中國藝術市場中的價位一直較低,升值速度也較緩慢。這與全國推廣力度有關,北方畫家有傳承,市場推廣力度較大,影響面較廣。嶺南畫派作品則流通范圍較小,作品數量較少,市面上可見的大型力作不多,以致影響力較低。例如,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在市場上的作品以小品為多,缺乏天價之作。很多作品進入市場的時間較晚,不像張大千、齊白石等,在其活躍的那個年代便以賣畫為生,進入市場的歷史較長,不少作品曾被大收藏家收藏,并有許多精品流通。
記者:廣東畫家的作品整體競爭力為何相對較弱?問題何在?
郭浩滿:我們也曾與一些廣東畫家合作過,但不少最后是意興闌珊。個人感覺,因為許多廣東畫家比較現實,有人給錢就畫,缺少對藝術理想的執著,導致作品產量大,重復多,反而影響了其作品的市場競爭力。當然,不能否定全部,也有些廣東畫家對自己的作品十分認真嚴謹。
一些畫家小有名氣后,與畫廊的商業合作增多,對作品也有一定負面影響。藝術創作講究激情迸發,為了畫成一幅作品,藝術家甚至茶飯不思。但創作一旦進入商業合作,創作自由便可能受到限制。對此,好的畫廊需懂得如何把握平衡,盡量為藝術家搭建良好的推廣平臺,鼓勵其充分發揮創作激情,不斷提升作品水平,保障藝術特色。
有的畫家成名后習慣了安逸,便不想那么辛苦地創作了。很多廣東畫家比較隨緣,然而,做人隨緣或許是個優點,但藝術需要執著。對執著者來說,藝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終身的樂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