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牙童子
走的地方多了,漸漸總結出很多地域的特點。比如在陜西買古玩,賣家多是直來直去,有時候甚至態度生硬,基本就是一口價,能買就買,不能買多說也沒用;而河南人恰恰相反,他們的熱情幾乎讓人有點手足無措,此時買主可要多加小心了,這后面往往埋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
出差到河南開封,肯定不能錯過文物商店這一站。早就聽說這種隸屬于文物局的國有文物商店,基本已經被員工承包,貨源也不都是內部的庫存,承包者自己購藏的或是朋友拿來寄賣的也混在其中,當然也有自己交學費買假了的,打算渾水摸魚糊弄出去。
昏暗的樓道,破舊的鐵門,一副年久失修的破敗樣,我們幾個收藏愛好者頓時興奮不已,深信這是一個幾乎沒被開發的古玩處女地。大門左手邊掛著宋代的鈞瓷片鑲嵌的四條屏,右手多寶閣一水兒的青花將軍罐,屋子中間環繞著老式的柜臺,里面擺滿了明清的岫玉花片、銀鐲子等普品,總之都是大開門。我們之前那點戒備之心全然不在了。
我最先出手,看上了一個老象牙童子。其實這一路上看到這樣的童子不下幾十個,但是不是缺胳膊就是掉腿,這個品相最好,個頭也最大。此時我對象牙還不太了解,一直猶豫不決。賣家耐心地給我講:“象牙都有紋,沒有紋的就是骨頭或者合成的,這個黑線的開裂是因為北方天氣干燥造成的,這也是老象牙的一種特征。別看這個發黃,現在的新牙制片都像洗衣粉那么白,那根本不是上等的非洲象牙,都是海象牙,量大得很,根本不值錢。”我打量著這個雕得像老頭的物件,不知道為什么說是童子。賣家笑著說:“這你可就不知道了,重要的就是看雕工,看神韻。你看這種臉模就是典型的清代審美。”
交了錢,幾個同事把老象牙童子傳著仔細研究了一遍,于是自認在賣家老師的熏陶下全都速成專家了,紛紛要求商店拿出最上等的老象牙,于是一個個錦盒擺出來,幾個人買了3萬多塊錢的象牙擺件。
回到北京去鑒定,才發現除了我那個小象牙童子外,其余全軍覆沒,既非老貨也非象牙。鑒定的老師說:“童子只是誘餌,后買的人才是大魚。在古玩市場上,能買到真品已經是撿漏兒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