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種文化?,F(xiàn)如今,大中城市各色各樣的博物館把收藏的文化價值展現(xiàn)出來,民間個人收藏也越來越活躍。不過,久居農村的我很少有機會去大中城市旅游,也難得欣賞個人收藏,特別希望小城鎮(zhèn)也能有些博物館,多接受一點文化的熏陶。
近年來,我國新增的博物館很多,由于推出免費開放措施,各地博物館出現(xiàn)“爆棚”現(xiàn)象,所以就有人認為已經(jīng)形成了“博物館熱”。但是,與很多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博物館仍然太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需要。包括縣城在內的大多數(shù)小城鎮(zhèn),幾乎不存在博物館。這些地方的文物,都藏在何處?
常見的一些地方“概況”中,稱縣城以及鄉(xiāng)鎮(zhèn)為當?shù)氐?ldquo;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文化在哪里?除了學校、書店、圖書館,還有什么能反映一個地方的文化品位?即便10萬人口的縣城,雖然隨處可見“文明單位”鍍金招牌,卻很少有一處掛“博物館”牌子的大門。據(jù)了解,在歐美等西方發(fā)達國家,10萬人口的城市博物館不止一二處,人們把博物館當作主要的休閑娛樂場所,舉辦社會活動和演說,博物館已經(jīng)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是“發(fā)展中國家”,10萬人口的縣城總該擁有一所博物館。
小城鎮(zhèn)的普通民眾想進一次博物館并非易事。因為很多小城鎮(zhèn)沒有博物館,當?shù)匾恍┪奈锘蛘弑淮笾谐鞘械牟┪镳^收藏,或者鎖在庫房里,致使本地文化遺產不為本地人所了解。一些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成為稀有“遺產”,脫離了地方文化生活,與大眾文化無緣,當?shù)厝擞秩绾螘楸镜卦?jīng)的優(yōu)秀文化而驕傲呢?
這些年,各地為了各種利益,千方百計甚至無中生有地“挖掘”本地的歷史文化,但對當?shù)厝罕姸?,不過是一堆華而不實的宣傳文字,沒有多少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東西,對外地人來說,更是虛無縹緲,只叫人看到膨脹的欲望,無法領悟文化的內涵。沒有來自歷史的實物,不能親密接觸,不能身臨其境,所謂的文化熏陶其實是畫餅充饑,還不如望梅止渴,又叫人如何感受歷史文化積淀的厚重?
一些小城鎮(zhèn)熱衷大搞空洞的形象工程,卻忽視博物館建設,不重視文物收藏,也足以反映出當?shù)貙v史、對文化的真正態(tài)度——不以為然,這恐怕也是文物不斷流失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博物館的積極引導,人們對收藏文物的價值認識便可能模糊,便可能不珍惜地方文物。上世紀70年代,我村村民曾經(jīng)在一所學校附近挖出一座古墓,發(fā)現(xiàn)了很多竹簡。但是,沒人想到向上級匯報,被人當柴火燒了!真叫人心痛!幾年前,村里磚窯取土,挖出一口古井,當時就被毀了一半,我到現(xiàn)場撿了一片瓦塊,拿到縣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我是漢代的水井壁,似乎那也不是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究竟有多少中國人在乎自己身邊的文物?
據(jù)我所知,一些縣城也保存有文物,但都不對外開放,也沒有能力向民間征集文物,民眾即使愿意捐贈,也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所以,希望在小城鎮(zhèn)建設博物館。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