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曉海 世界和平
與金曉海先生相識已有20多年,那時他在浙江海島某部守備團服役,是部隊的一位文藝才子,后因單位的變動失去聯系。年初,一戰友告訴我,現在金曉海已是一位頗有成就的青年畫家。
老朋友相見,話語濤濤。來到曉海位于杭州河坊街的蘭亭畫院,令我感慨不已。想不到他如今已名聲在外,擁有著: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南海紫光閣畫院院士、杭州蘭亭畫院院長、中國美術研究院研究員、浙江省詩書畫之友社理事等頭銜。他的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人大會議中心、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天安門城樓收藏,諸多作品被編入《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跨世紀翰墨藝術家書畫庫》等畫集。
金曉海擅長花鳥畫,尤喜畫梅蘭竹菊。一幅好作品講究意境,引觀者其中;講究心境,讓觀者由看而讀;講究悟境,帶觀者入畫,頓百味人生。金曉海創作的梅蘭竹菊均有自己獨到的韻味,尤其是蘭竹造詣頗深。
梅蘭竹菊素有畫中四君子之稱,自北宋文同開創純水墨畫竹以來,四君子吞食了大量美術藝術家的墨寶。盡管四君子仍然桀驁不馴,看似簡單,實作不易,作好更難。金曉海靠稟賦與勤奮,既師古人、師造化,又不拘泥傳統;既師法度、師俗規,又求奇求變,獨辟傳統畫作技藝,使蘭竹在他的筆墨中煥發新的生機。他畫的竹法度嚴謹,疏密有致。他先用淡墨逐節畫出竹竿,以稍濃墨出節順節而出枝,后以墨筆揮就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虛實相映,如燈取影。他筆下的竹,粗中有細,竹竹精到。畫中物象,靜動變幻,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交相輝映。靜中亭亭玉立,任君暢游。動中傲視自然,生機勃發。破土的春筍夾帶著泥土的芳香和晨露蒸蒸日上,勢不可擋,盡顯君子氣度。不論是莖葉繁枝,運筆均粗細有致,染墨濃淡相宜,明暗凹凸分明,層次豐富,節奏和諧,充分表現了青竹的俊逸之態。金曉海畫竹達到了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追,以遂其所見,如兔起鶻落,稍縱則逝境界。
金曉海筆下的蘭花,更是出神入化,千姿百態。畫蘭花,難能在清麗,可貴在清朗,清麗和清朗不是后天苦學所能達到的,而是畫家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的體現,有了這種境界,技巧對畫家來說也就不是難事了。他畫蘭花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或兩三叢、或盆栽、或無根、或泉邊巖叢中、或竹下,蘭葉婀娜起伏,臨風裊裊。其蘭葉圓轉、翻折不著痕跡,運筆柔中帶剛,一筆下來,正側翻轉,干濕濃淡,陰陽相背,盡合蘭花的物理情態。蘭花突出,墨色亦變化含蓄,且筆筆飽滿不落俗套, 近前亦有芬芳留香,雖水墨為之,卻遠勝著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蘭花青而不凡,秀而雅淡的君子風骨,因而被海內外同行譽為當代“蘭花才子”。
近年來,他踏訪大江南北,感受祖國的名山大川,豐富繪畫題材。金曉海除創作竹、蘭等傳統作品以外,還創作了許多新作品。如《古宅春韻》、《和諧》、《泉邊山花》、《春色滿園》等,謳歌祖國的錦繡河山。他新近創作的《版納雨林》,是一幅滿構圖法作品,以盤根錯節的榕樹為主題材,表現熱帶雨林朝氣蓬勃、萬物向上的景象,以濃墨表現雨林密不透光的空間,而榕樹的虬枝老干則用雙勾留白法來表現,借樹干的蒼勁多節來體現蹉跎歲月。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榕樹縱橫交錯根系發達的特性,粗和細、直和斜的線條筆勢,調和了濃與淡、枯與濕的墨彩關系,線條疏密穿插,曲折映帶,物法寬緊有序。
他的代表作之一、現珍藏于人民大會堂的《世界和平》,是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之邀創作的。金曉海告訴筆者,創作這幅畫,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創作國家收藏的作品,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能有一絲拙筆。這幅高4.6米,寬2.46米的作品,圖中物象采用S型滿構圖,雙勾留白法制作,畫里各種動植物都交待得清楚明細,虬勁的榕樹盤根錯節,意含古老文明的中華民族;巨龍般的紫藤,表示中國正在騰飛;22只栩栩如生的和平鴿,象征著中華民族熱愛和平;飛泉瀑布,象征著世界和平源遠流長;繁花似錦,象征著祖國繁榮昌盛。此幅作品畫面和諧,寓意深刻,所繪景色郁勃新奇,構圖新穎自然,筆墨縱情瀟灑,充分展示了作者扎實的基本功,對所繪物象成竹于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