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1毛錢變成48元,10元錢換到138元,100元賣到368元;一份幾毛錢的廢報紙,20年前的賣30元,40年前的賣40元,50年前的賣60元。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賣梳子給和尚”的營銷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意經。
這門子生意的關鍵是,他們抓著每個人的出生年月來做名堂。最近,“生日鈔票”在網上很流行,人民幣上的序號與你的生日相吻合,就成了你的幸運鈔。賣家宣稱,生日鈔票是目前網上送禮和收藏的最流行的選擇。
生日鈔票
至少能賣到面值的3倍以上
記者在網上找到了所謂的生日鈔票,賣家稱就是平常用的人民幣,而且是真幣,只不過其發行時產生的流水號正好與生日符合,這才有了生日鈔票這一說法。如你的出生日期是1980年1月14日,那么流水號為19800114的那張鈔票,就是你的生日鈔票,又稱為幸運鈔。
賣家在宣傳網頁上寫道:“幸運鈔專屬財運,有助于……”
賣家標的價格不菲。記者看到,一張1角面值的,賣價為48元;5角面值的賣58元;1元面值的賣68元;5元面值的賣118元;10元面值的賣138元;20元面值的賣238元;50元面值的賣268元。兩者比例最小的是100元面值的,售價為368元。
賣家在網店的角落注明:全部都是真鈔,假一賠百。有買家在購買后評價說,去銀行鑒定的確是真鈔。從這個網店的交易情況來看,最近一個月成功交易86筆,其中5角、1元、5元面值的生日鈔票買的人最多。
賣家只做生意不露面
記者以購買人身份,通過聊天工具聯系上了這家在廣州的專賣店。女老板叫“雨”,說只要買家提供8位數的出生年月日,他們就可以去庫里找找有哪些面值的。“不是每一張面值的鈔票都有的,專屬流水號的鈔票不是這么容易能弄到的。”老板說。
記者隨便提供了一個“19781120”的號碼給她。兩分鐘后,她說只有5角、1元和2元面值的鈔票,其他面值的都沒有。“如面值1元的生日鈔票,其中代找服務費是68元,這個流水號是獨一無二的,不論你用來送禮還是自己收藏,都非常有意義。”老板在網上回復。
當記者表示這個價格太高時,她說只能給打9折,如果是全套(指多種面值)購買,那優惠可以多一些,但整套的生日鈔票價格在千元以上。
“鈔票都是新的,沒有在市面流通過。”老板補充了一句。
后來,記者根據她留在網頁上的電話打過去,表明身份想采訪時,被女老板迅速掛了電話。
有人猜測是從銀行換來的
記者又在網上找到幾個生日鈔票賣家。
有一位叫“山里客”的紹興賣家,他所賣的1982年11月的2元鈔票,號碼為19821101—19821130,單價為280元。“我最早也是看到廣州有人在賣生日鈔票,覺得很有創意,所以在家里找了一匝以前收藏的2元老版的鈔票,發現正好是1982開頭的,估計會有人買。”
唐山的“鏡中花”也做生日鈔票生意,標價和廣州賣家差不多。“生日鈔票的價值是億分之一的概念,每個生日號碼只有一張存量。”關于生日鈔票的價格,“鏡中花”有著一番見解:“你會發現,所有生日鈔票都是老版的人民幣,它的流水號是8位數的,而如今的人民幣流水號是6位數的。老版的人民幣本身是有增值空間的,如第二套人民幣全套面值才32.88元,但價值是21萬元/套;第三套人民幣面值40.88元,價值是2萬多元/套。”
這些成套的人民幣都是哪來的?
“鏡中花”告訴記者,他的主要渠道從收藏者那里獲取,挑一些有著生日年份的流水號,如流水號以19和20開頭,然后收購過來,再自己包裝成生日鈔票銷售出去。“我本身家里就收藏了一些人民幣,貨源比人家肯定要多。”
至于廣州那個規模較大的賣家,其他賣家猜測他是通過銀行內部人員,用換鈔的方式兌換出來的。
賣人民幣是否違法?
人民幣能當貨物買賣嗎?記者致電浙江銀監局。該局新聞信息科科長蔣照輝表示,人民幣買賣這事并不是由銀監局來監督。
有法律專家認為,紀念幣和已退出流通范疇的人民幣,作為收藏品是可以用來買賣的,而買賣流通人民幣是犯法的。
記者為此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其中第二十五條規定: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第二十六條:裝幀流通人民幣和經營流通人民幣,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
而目前在網上出售的生日鈔票,并沒有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許可。
生日報
他最早在網上賣廢報紙
“2001年看到有一則新聞,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收到一份1929年的英國《泰晤士報》原版報紙作為生日禮物。報上報道了他出生當日在英國發生的大事。”學計算機的隨子緒由此來了靈感,覺得收集舊報紙非常有意思。
“剛開始只是自己珍藏,每次逛街看到舊報紙,都會買下來,每份才一兩毛錢,更多的是稱斤買的,一年下來,也有了好幾百份舊報紙。”隨子緒想到了一個主意,在網上賣這些舊報紙。從1949年至2010年,只要你是這期間出生的,幾乎都可以在他店里找到“生日報”,并且能看到出生那天,正在發生哪些國內外大事。
可幾十年前的報紙,而且要每天都不落下地搜來,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開始報紙并不全,有客戶興沖沖而來,結果一查沒有他要的,這筆生意只好黃了。”隨子緒強迫自己一定要收齊每一天的報紙。
他收集的渠道主要通過大學和中學的圖書館。“最激動的是有一次某個圖書館要搬遷,有很多舊報紙要處理,我在一個論壇看到消息,聯系好對方圖書館,連夜趕過去運舊報紙,足足有兩噸多。”
他賣的不是報紙,是禮品
在隨子緒不到100平方米的倉庫,已經存了好幾百種報紙,如《人民日報》、《解放日報》,還有一些地方報,如《北京日報》、《河北日報》等。隨子緒說,浙江的報紙目前還沒有。
他把每份舊報紙打包成一份禮品,配上精美的包裝袋,每份要賣到30元至60元之間。
“一般都是有顧客先來問,有沒有某年某月某日的報紙然后我到倉庫去查一下,再告訴他,當天的有哪幾份報紙,每一份多少錢,打包一起買的話可以給一個折扣。”
最好賣的是《人民日報》
隨子緒最受歡迎的是《人民日報》,因為它是全國發行,知名度最高的報紙。“《人民日報》從1948年創刊至今出版最完整,現在很多紀錄片的資料,都是從這份報紙上獲取的。相對而言,地方報紙創刊晚一些,日期也很難收齊。”
他賣得最貴的一份報紙,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人民日報》,成交價是4000元。“(上世紀)80年代后的報紙我賣得比較便宜;改革開放前的報紙就要貴一些,因為這上面有著很多時代的烙印,很有紀念意義;解放前的報紙價格都在600元以上。”
在買家中,隨子緒說“80后”占了絕大多數。“很多人都是買來送情侶或爸媽的,這些小年輕對這類創意生日禮物非常感興趣,而且也不會在乎多少錢。”
問他效益如何?答:一年賺了100萬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