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類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敦煌的佛教藝術是東傳的佛教在一個具有成熟的封建文化的地方特有的產物,也是民族傳統文化在外來宗教的刺激下出現的新形態,它不僅對中國的佛教文化藝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對世界佛教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敦煌壁畫是敦煌石窟藝術內容之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表現內容較石刻藝術更為廣泛、豐富、生動,細節描繪詳盡,這是敦煌石窟有別于其他石窟的最大特點和獨特的魅力。
敦煌壁畫的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大體上可分為:(1 )尊像畫,即佛、菩薩、弟子等佛教偶像和天龍八部、外道等佛教護法神像。(2 )佛傳故事畫,繪述釋迦牟尼佛今世從入胎、出生、生長、出家、苦修、 悟道、降魔、成佛以及涅等被神話了的傳記性連環畫。(3 )本生故事畫,繪述釋迦牟尼佛過去若干世忍辱犧牲、救世救人的善行。(4 )因緣故事畫,描述釋迦牟尼度化眾生事跡的連環畫。(5 )經變畫,是釋迦牟尼佛宣講的佛經圖畫,這是敦煌壁畫中最主要部分,入畫最多。(6 )漢族神話題材圖畫,如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開明、羽人、方士等。(7 )佛教史跡畫,描繪佛教傳播中的歷史人物、事件、佛教圣跡、遺跡、靈異感應事跡及各種瑞像的圖畫。(8)供養畫,出資造窟、繪塑佛畫佛像的功德主、窟主及其眷屬的供養人畫像和出行圖。(9 )裝飾圖案畫,裝飾洞窟建筑各個部分的形式和紋樣。盡管敦煌的壁畫大都是關于佛教內容,但其實佛教也是現實的產物,宗教的想象離不開現實生活,因而在壁畫中還保存有不少古代的社會風俗畫、山水畫和地方歷史人物故事畫等,其內容都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壁畫中除了常見的經變,還描繪了與西北地區有關系的瑞像、高僧和各類傳說,如商旅圖(描繪了絲綢之路上古代商人活動的頻繁和艱苦的生活)、婚禮圖、體育競技圖、練兵圖、作戰圖等,這些壁畫為古代人類東西交流及社會風俗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歷史形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壁畫在敦煌不是一個孤立的佛教藝術現象,隨著絲綢之路日益暢通,西域的藝術風格也隨之而來。莫高窟早期出現的東西融合現象十分明顯,后來逐步為漢晉文化的形式和當地生活與風俗習慣所替代,壁畫中的衣冠、車輿、殿堂、屋宇、器具、山水、樹木的形象,傳承有序地表現了近千年的變化。其人物形象造型上亦有規律變化,十六國及北魏前期人物造型樸拙、色彩淳厚、線條蒼勁、面相豐圓、神情莊靜恬然;北魏晚期始,人物面貌清瘦、眉目開朗、嫣然含笑、衣裙飛揚,形成了飄逸的風格;到了北周,造型上由中原式香骨清像與西域式圓臉型相結合而產生了“面短而艷”的新形象,使人感受到更濃厚的社會生活氣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