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九年十二月下旬,河南省文物部門會同安陽市政府邀請部分專家學者,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出土了曹操陵墓即高陵。這個消息一經發布,頓時引起了很大震動。隨之,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也相繼做了大篇幅的報道,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曹操墓葬為千古之謎,歷朝歷代無數專家學者為之窮經搜典、踏勘訪查,吃盡千辛萬苦,但都未能解開曹操墓在哪里這個千古之謎。今天,河南方面一經公布曹操陵墓現身安陽縣西高穴村,自然給人們帶來了很大驚喜。筆者作為古鄴文化研究會會長,多年來結合古鄴文化的研究,也對曹操及曹操墓葬之所做了一番研究,為解開曹操墓之謎頗費了一番心血,但都沒有得出結果。今天聽到曹操陵墓現身安陽的消息,心中自是萬分驚喜。但驚喜之余,靜下心來對河南方面宣布的從該墓葬中出土的相關物品,細細品味及精心推敲和分析,發現其中有不少疑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墓中出土“珍珠”“瑪瑙”等隨葬物品,有悖曹操生前崇尚節儉的品性及臨終《遺令》
曹操做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叱咤風云,氣吞云天的一代梟雄,平生卻十分崇尚節儉,倡導“厚養薄葬”。他生前雖身為漢丞相,后又進爵魏公、魏王,但平素生活卻非常節儉,有史料載,他生前十年用一套被褥,甚至有的褥子破了,打上補丁照常用;他使用的家具都用黑色油漆涂抹,不求華麗:他還下令府中上下人等在衣著上要樸素大方,嚴禁奇艷華麗等。他的愛子、臨淄侯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著華麗的衣服外出,被曹操在銅雀臺看見,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崔氏賜死,震動朝野。由此可見曹操崇尚節儉、嚴禁奢侈鋪張的態度。他不僅生前一貫奉行節儉,而且也倡導厚養薄葬。后來他由于連年征戰,再加上年事已高,自覺不久將離開人世,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斷斷續續下了幾道《終令》和《遺令》,對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同時,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分別裝在四個箱子里,以備不測。他在《遺令》中說:“有不諱,隨時以斂。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他在另一道《遺令》中說:“(有不諱)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珠寶”。既然曹操生前崇尚節儉,倡導厚養薄葬,而且在《遺令》中對自己的后事做了明確要求“無藏金玉珠寶”,那么,安陽西高穴村所謂的“曹操墓”中為什么會出土一批珍珠、瑪瑙等隨葬物品呢?這是有悖曹操生前的的品性及《遺令》要求的,令人不得不疑。
二、既然曹操的夫人卞太皇太后死后與其合葬于高陵、但西高穴村“曹操墓”中為何沒有出土其遺???
據河南方面年公布的安陽西高穴村“曹操墓”中出土的250件物品中,包括一個六十歲左右的男子的頭骨和兩個女子的遺骨。而這兩個女子的年齡,經現代科學手段檢測,一個年齡確定為四十歲左右,一個確定為二十歲左右,這就不得不令人疑惑了。《三國志·后妃傳》中載曰:“明帝(曹睿)即位,尊太后(卞氏)曰太皇太后”。又載曰:“至太和(魏明帝年號)四年春,(公元230年)明帝乃追謚太后祖父廣曰開陽恭侯,父遠曰敬侯,祖母周封陽都君及(恭)、(敬)侯夫人,皆贈印綬。其年五月,后(卞太皇太后)崩。七月,合葬高陵。”這里明確記載,卞太皇太后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月駕崩,兩個月后與其夫曹操“合葬高陵”的,而在西高穴的“曹操墓”中為什么沒有出土卞太皇太后的遺骸,而卻出土了一個年齡四十歲左右的女子和一個年齡二十歲左右的女子的遺骸呢?卞太皇太后比曹操小六歲,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死時是六十六歲,卞夫人時年六十歲;十年后的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月卞太皇太后死時是七十歲,既然史書明確記載卞太皇太后死后與曹操“合葬高陵”,那么,西高穴村“曹操墓”中為什么沒有出土一個年齡七十歲左右的女子的遺骸?卞夫人到哪里去了呢?這能說明墓主是曹操嗎?
三、安陽西高穴村“曹操墓”中為何沒有出土卞太皇太后的印璽?墓主的身份從何認定?
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卞太皇太后死于曹操死后十年的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五月,同年七月“合葬高陵”。曹操的妻子卞氏在曹操生前為丞相、魏公和魏王時,稱為卞夫人;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后,詔封其母卞夫人為皇太后;曹操的孫子,也即曹丕的兒子曹睿稱帝后,詔封其祖母卞太后為太皇太后。按照漢制,凡是皇帝登基后年詔封的皇后、太后或太皇太后等人,都是頒有詔書和印綬的。卞氏生前被封為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理所當然應得到皇帝的詔書的印璽。按照漢時的葬制,太后和太皇太后駕崩后,為證明墓主身份,其生前所受的印璽一般都要隨死者入斂隨葬于墓中的。安陽西高穴出土的漢墓既然被認定為曹操的墓葬之所高陵,那么卞太皇太后死后與其夫曹操合葬于高陵,其生前所受印璽自然出應隨之葬于墓中,那么,安陽西高穴村“曹操墓”中為什么沒有出土其印璽呢?墓中既沒有出土曹操的印璽,又沒有出土卞太皇太后的印璽,怎么能說明墓主是誰呢?
四、根據曹操的《終令》,曹操墓不是一座孤墓,而應是一個氣勢恢宏的墓群。而在安陽西高穴村現身的“曹操墓”僅有另一座墳墓相伴,墓主尚不清楚為何人,與曹操的《終令》相悖。
曹操在臨終前,曾下《終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高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之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也謂之陪陵。其公卿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曹操為了褒獎有功的文臣武將,下令自己死后,對于統一北方大業有功的文臣武將死后可陪自己的壽陵,并且要求“廣為兆域”、“使足相容”。由此可見,曹操死后,能夠有資格為其陪陵的公卿大臣一定不少,必會形成一個氣勢恢宏的墓群。而目前現身的“曹操墓”基本上是一個孤墳,周圍尚未勘察出或出土過其它陪陵的公卿大臣的陵墓,而僅憑從墓中出土的幾塊寫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字樣的石牌就認定該墓墓主是曹操,實在有點牽強。
五、安陽西高穴“曹操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刻銘石牌,單從照片上來看,有的石牌字跡很清楚,甚至看起來很新、會不會內藏玄機?
曹操墓現身安陽西高穴村的消息披露之后,筆者因手頭有寫作任務,還未能抽出身來到該地現場去看一看。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去了肯定會被拒之門外的。從報上刊登的照片來看,墓地現場已被封鎖,況且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在警戒,一般人是進不去的。即便能有機會進去,墓中出土的那些東西肯定是不會讓你看到的。據知情人透露,該墓早在2004年就已發現了,此前就已經被盜,此后又多次被盜。但此事并沒有引起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直到該墓被盜得不成樣子了才匆忙進行搶救性發掘。沒想到,一挖競挖出個“曹操墓”來!筆者未能看到墓中出土的、被有關方面賴以判定墓主身份的類似“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刻銘石牌,但從報紙上刊載的相關照片來看,這些石牌的字跡很清晰,甚至很新。這會不會是從社會上倒流到墓中的贗品?據漢魏文化學者閆沛東先生披露,目前文物古玩市場贗品盛行,有的造假者為了提高贗品的身價,故意將這些假文物倒流到一些古墓中,而后再進行盜掘,借以以假亂真,抬高身價。業內人士稱此種做法叫做“埋地雷”。安陽西高穴村“曹操墓”既然多次被盜,盜墓者出入自如,贗品倒流入墓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況且,據說有的石牌還是從盜墓者手中追繳回來的,其真實性到底有幾成?而靠這些東西去認定墓主的身份未免失之偏頗,其可靠性又有多大?
六、一號墓尚未發掘,單從二號墓中出土的一些隨葬物就去認定墓主是曹操,對曹操墓葬這個千古之謎解得實在太簡單,怎能令人信服?其中是否潛藏有別的動機?
從報紙披露,在安陽西高穴村發現的不是一個漢墓,而是兩個漢墓,河南相關方面將其編排為一號墓和二號墓。照考古工作常規,為了弄清墓中情況,認定墓主身份,他們本應組織力量,對兩個漢墓同時進行搶救性發掘,如果發掘力量不足,可先發掘其中一個而后再發掘另一個。待兩個墓都完成發掘工作之后,而后再將兩個墓中出土的物品進行分析比照,從中較為確切地認定墓主身份。而這次河南方面只是對其中二號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據說二號墓比一號墓規模大),僅憑二號墓中出土的一些器物,就匆匆忙忙地定調子,下結論,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找到了早為千古之謎的曹操墓--高陵。這個結論下得有點太早,認定這個墓是曹操墓的證據明顯不足。不知河南相關方面著的什么急?漢墓在你們的地盤上,別人又搶不走。曹操墓早成為千古之謎了,等你們把認定曹操墓的證據找充分了再宣布也不遲。一千多年都過去了,哪在乎早幾天晚幾天?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不,曹操墓現身安陽的消息一公布就引來了一連串的質疑,反而弄的騎虎難下,這到底圖的是什么?個中又藏有何種奧秘?個中緣由,恐怕只有河南相關方面清楚了。
綜上所述,“曹操墓”現身安陽疑點頗多,最集中的一點就是將西高穴二號墓認定為曹操墓明顯證據不足。希望河南相關方面進一步做深做細有關工作,結合考古發掘,進一步尋找證據,盡早把證據確鑿、令人信服的曹操陵墓找出來,為破解曹操墓葬這個千古之謎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作者系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古鄴文化研究會會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