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8月,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在中國舉辦。國際美學協會現任主席柯蒂斯·卡特表示,他非常喜歡中國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并且多次為藝術家們撰寫了評論。近日,卡特與中國青年藝術家王斐等人進行了一次藝術交流。
當代藝術發展現狀
王斐:您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
卡特:我造訪過中國的許多藝術團體,也接觸過不少藝術家,覺得中國的當代藝術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
王斐:您怎樣看待中國藝術家作品的價格,是否認為現在的價格與他自身的藝術價值處于良好的狀況?
卡特:我認為最近世界的藝術市場正在走下坡路,但中國的藝術市場卻呈現上升的趨勢。如一些年輕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能售到7萬美元至8萬美元,從這點來看,中國藝術家的價值越來越高。至于最近藝術市場的不景氣,卻給了收藏家們一個收藏當代中國藝術作品的極佳機會。
中國當代藝術要保持中國元素
王斐:您認為中國新一代的藝術家群體下一步會有多元化的發展,還是會有另一個潮流的興起?
卡特: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比較而言,更加偏向于政治化,西方藝術則富有西方國家的商業文化特點。今后,中國的當代藝術可以更加趨向于全球化,但無論怎樣發展都必須有自己的特點,不可一味地去復制西方的思想和方式。
我們崇尚藝術的多元性,因為我們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藝術風格也就是不同美學的產生,所以美學是一定要追求多樣性的。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藝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讓我們的大腦變得豐富,然后去接受各種各樣的藝術理念,這樣才能夠接受更多新鮮事物,藝術才能夠良好地發展下去。
王斐:一個藝術家在起步之初,怎樣去面對不被大眾理解這一難題?藝術家應該改變環境還是改變自己來迎合環境?
卡特:藝術家始終都要用本真的一面來體現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千萬不可因市場而改變自己內在的東西。只有在作品中體現了你自己的個性和內在精神之后,才能被市場接受。沒有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人還沒有發現你作品的真正含義,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改變自己去迎合市場。
起初,一部分優秀的藝術家可能會因為經濟的原因而比較艱苦,他們需要社會組織的幫助,這在發達國家是經常出現的事情,這樣做,能更好地幫助優秀的藝術家走向成功。一個國家的強大有兩點很重要,一是經濟的強大,二是文化的強大。基于這兩點,發達國家某些組織很愿意為發展本國文化軟實力而出力。
王斐:如果一個中國藝術家要去西方開音樂會或舉辦展覽,那么他的作品中是否應多顧及西方人能理解的內涵,還是一直保留中國元素,不用刻意去改變?
卡特:一定要保持中國的元素,雖然這樣會讓一些西方人不能接受,但若沒有這些元素,你的作品會顯得假。
西方觀眾可以通過學習和作品的注解來達到了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目的。西方的觀眾很欣賞藝術家的誠實和對自己的忠誠度,如果他們發現藝術家是為了取悅他們而做一些作品,他們將會對你失去興趣。
西方人希望多了解中國的文化
王斐:我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想請教您。不知您有沒有發現,中國人和西方人形成的一個家庭,他們的混血后代往往西方人的特征更多些,這是一種生理現象。那么,您是否認為在文化上的“混血”,也會出現類似的結果呢?
卡特:我認為,西方的藝術和理念試圖進入中國,雖然會對中國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響,但絕不會吞噬中國的文化,因為中國的文化是非常有底蘊的、是非常強大的。在今后即使有中西文化的融合,也不會對中國的文化造成太大的改變。
王斐:這次世界美學大會選擇在北京舉辦的原因是什么?
卡特:中國的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更加關注中國的文化藝術,而且世界美學大會只有一次是在亞洲國家舉辦的,其他的都在歐洲舉辦,我認為亞洲是被忽視的一塊。亞洲國家中,中國文化非常深厚、悠久,因此我們決定這次美學大會在北京舉辦。
2008年,我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已經被中國的美所吸引,并且認為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將這個大會帶到中國北京。一是中國處于亞洲的中心,這次來到中國也是希望中國藝術與世界藝術有一個和諧共處的發展;二是中西方藝術家能夠相互學習,因為以前并沒有太多的接觸;三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相互合作,將是一個大趨勢。雖然,以前中西方有過相互的交流,中國對西方的文化有一定的影響,但西方對中國的文化并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西方人只是從報紙上了解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沒有接觸到中國文化的更多東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