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畫大師吳冠中的自傳——《我負丹青》,要慢慢讀,靜靜地讀。
吳老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羸瘦、形銷骨立。他兩頰凹陷,唯有雙眸如炬。他那沾滿顏料的手讓很多人記憶猶新,黝黑的骨節突出,粗糙得帶著長長的裂口,讓人不由得想到了魯迅先生的那雙大手。吳老非常崇拜魯迅,魯迅的精神給吳老以極大的啟迪,他說魯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親,他要做一個有脊梁的中國文人。
吳老寫得一手好散文,畫出市場價格很高的畫,言論和行為都不容效仿,可以這樣說,吳老是當今藝術界最特立獨行的畫家之一。在當今畫壇,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茍安于市場世俗標準的時代,吳老其言其行其藝,是另類,是孤品,留下一具值得人們回味的剪影。
雖然藝術成就享譽世界,但吳老非常自謙,正如其自傳的書名“我負丹青”,一個“負”字意味深長,道出了吳老在藝術上的永不滿足。他坦承,自己“下輩子不當畫家”。而事實上,他將他一生的熱誠都奉獻給了藝術,繼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等之后,吳冠中成為了中國當代畫壇的又一位大師。
吳老的畫作折賣總成交額 17.8億元,在中國古今所有畫家中,僅以0.4億元之差次于齊白石。對此,吳老卻看得很淡。讓人很難想象的是,吳老一直“蝸居”在狹窄的“袖珍書房”里,除了靠墻兩個裝滿畫冊和書籍的鐵架子,就是臨窗一張比課桌略大的書桌和一把椅子。生活中吳老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非常簡樸,理發就在馬路邊的攤子上,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卻將自己絕大多數作品,無償捐獻給了國內外的美術館。吳老最可貴的品質是他一生堅持藝術理想,堅持追求真理,堅持探索創新,他的藝術充滿了對祖國、人民和大自然的真切熱愛,充滿了從生活感受升華為形式創造的無限感性。對待作品的態度里,吳老有這樣的人格: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從不拿出去,好畫更舍不得賣,也不為金錢畫畫或接受任務作畫。
吳老還心憂天下,對中國美術、美協等直言批評。在吳老看來,真正的藝術家都是苦難中成長的。藝術家沒有吃過苦、沒有感情和心靈的波動,是成長不起來的。尤其不能為金錢所玷污,為名利所誘拐。正因此,社會就不能包養詩人、畫家,財政亦不該將他們像金絲鳥一樣籠養。
讀罷吳老的自傳,感覺都是肺腑之言,書中不僅蘊含著博大的智慧,而且還蘊含著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品味吳老的書畫不必像圣經一樣,牢牢記住每一句話,而應該去用心體會一個大師的人生態度,思維方式以及為人處事的方法,體會他的智慧、幽默、性情、風趣、簡單、自責、憂慮等等。
現在想來,吳老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貢獻,不僅在于他獨創的風格更在于他的精神。無論在何種條件下,他總是倡導藝術創新,大膽破除陳規,敢于吐露真言。他的許多見解和呼吁,是對中國美術的提示與警醒,是一個有良知的國畫大師的真實呼聲。
《我負丹青》
吳冠中 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