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是一種小巧玲瓏的工藝品,它將玉石、琺瑯、水晶、瑪瑙、瓷、料等與繪畫、書法藝術結合,成為工藝品中的一朵奇葩,被視為珍貴文玩,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鼻煙的原料是煙草,將它碾成粉末,再配香料和麝香等藥材,經過精細加工,密封發酵,存放數年才能使用。
中國自制鼻煙壺于清初,不僅內府制造貯鼻煙的玻璃瓶,而且在民間也大量制造,只是稱之為“瓶”而非“壺”。在康熙末年,鼻煙瓶才改稱為鼻煙壺。經雍正、干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諸代,工藝技法變化無窮,各色精品美不勝收。清朝末年,旱煙、水煙、紙煙逐漸代替了鼻煙,它最終被社會淘汰,但鼻煙壺則作為精美的藝術品,繼續為人們研究、收藏、玩賞。
鼻煙壺的質料有瓷質、料質、瑪瑙、玉質、金屬質等。
瓷鼻煙壺,即瓷胎鼻煙壺。琺瑯彩瓷皆由江西景德鎮制胎,宮廷畫師彩畫燒成,其他品種則可由景德鎮獨立燒制。清代瓷器業相當發達,因此瓷鼻煙壺種類也很齊全,什么青花、斗彩、粉彩、釉里紅等瓷鼻煙壺都應有盡有。瓷質鼻煙壺中要以康熙、雍正、干隆三朝所制最佳,初級收藏者可先從青花、青花加紫瓷質煙壺入手,再逐步向粉彩、琺瑯彩等較高檔次的瓷質煙壺深入。
料器鼻煙壺,即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謂。除不漏氣、不受濕外,還能看到所盛鼻煙的分量、成色。料器鼻煙壺不以質地取勝,而以做工見長。其質雖為玻璃,卻能模仿各色名質,比如金星料、花料、雄黃料及各種仿寶石料等。料質煙壺流通較多,但一定要注意煙壺的刀工、做工,煙壺雖小,但貴就貴在做工上了,所以收藏一定要注意煙壺的質量。
玉鼻煙壺:玉器制作在清代發展到頂峰,玉鼻煙壺的制作當然也極精妙。干隆時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翡翠也大量使用,為玉鼻煙壺的制作提供了極優秀的材料,特別是一些小而圓潤的子玉,溫潤細膩、潔白無瑕,正是鼻煙壺的天賜美材。匠師們對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藝,琢成天然隨形之物,或巧運匠心,將其雕琢成各類瓜果魚蟲,生動可愛。
寶石鼻煙壺:清代御用鼻煙壺制作物雄厚,任何珍貴之材,皆可利用。紅藍寶石、珊瑚、瑪瑙、琥珀、水晶、碧璽、青金石、木變石、珍珠等奇珍異寶,都成了鼻煙壺的原材料,再由技藝超群的匠師們奇特構思,精心雕琢,真可謂價值連城。傳說清代曾有一非常名貴的珍珠煙壺,是用一特大天然珍珠挖腹制成的。
內畫壺:用小竹簽彎成鉤,或在竹簽綁上狼豪,伸到壺內,在經過磨砂的內壁作畫。在方寸之間,能畫出萬里山河和各種人物、花鳥、草蟲、書法等。據說在道光年間有個外省小官吏赴京辦事,寄宿一廟內。雖嗜鼻煙,卻無錢續買,就用煙簽去掏取粘在壺內壁上的殘剩鼻煙,結果在內壁上畫了好些痕跡。有心的和尚看見了這情景,便用一根竹簽彎鉤蘸墨后,伸入透明的料器壺內,在內壁上作畫,這就是內畫壺的雛形了。由于內壁太光滑,不易著色,因此內畫圖案很簡單。后來,匠師們用鐵砂、金剛砂在煙壺內來回晃蕩、摩擦,使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狀,細膩而不滑,質地甚至和宣紙接近了,就有了一些比較精致的內畫壺。直到光緒后,內畫壺才達到鼎盛時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