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明清瓷器收藏熱愈演愈烈。拍賣會上,一件官窯精品,動輒即被抬至數十萬、上百萬元的價格;古玩城中,人們流連忘返,對這類造型各異、五彩斑斕的器物偏愛有加。然而,在熱鬧的背后,卻隱藏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仿品、贗品橫陳,讓人真偽難辨。拿我們已經舉辦過的歷次“河洛鑒寶”活動中來說,藏友們送來的明清瓷器中,經專家鑒定至少有90%屬是假冒偽劣品偽劣,讓人遺憾而又痛心。
明清瓷器究竟該如何收藏?針對諸多藏友提出的這一問題,日前,我們對市文物收藏學會理事、明清瓷器鑒賞專家陳康進行了采訪。(小標題)明清瓷器,稀缺價高受追捧
陳康先生介紹,明清瓷器收藏目前之所以這樣熱,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明清兩代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制瓷技術不斷有創新和發展,顏色釉瓷的燒造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結束了元代以前以青、白單色釉為主的局面,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蓬勃興起,五彩、斗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琺瑯彩、粉彩等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同時,這一時期的瓷器器形豐富多樣,紋飾不拘一格,極富藝術魅力。長期以來,明清瓷器不僅在我國受到各階層的喜愛,同時在世界上也具有極高的聲譽,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標、拍賣會上的寵兒;。
其二,現有的明清瓷器大都是傳世藝術品,在交流、交易中不觸及法律底線,可自由買賣,有廣泛的收藏基礎。同時,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它的保值、增值性非常高,目前成為了人們投資的一種重要方向。
然而,如今隨著明清瓷器收藏熱的持續升溫,收藏隊伍的迅速壯大,明清瓷器在收藏市場上早已供不應求,特別是高檔次的器物,可以說已接近枯竭。最近兩年,陳康先生抽時間先后前往南京、武漢、長沙、南昌、上海、景德鎮等地,考察了解明清瓷器市場情況時發現,除上海幾家做海外回流瓷器買賣的大戶手中有少量高檔器物外,其余地方的古玩經銷商極少有讓你眼前一亮的東西,大都以做清末、民國時期的低檔瓷器或殘次品為主,而且還數量不多、價位很高。總體來看,明清瓷器目前不僅非常稀缺,而且價位上漲得驚人,收藏門檻越來越高,如果不具備一定的眼力,沒有相當的財力,盲目進行收藏風險很大。(小標題)貪念“撿漏”,實為收藏之大忌
陳康先生講,初涉明清瓷器收藏的人,聽慣了種種“故事”,大都抱有“撿漏”的心理,一旦有人告訴他某人家中有祖傳的瓷器、某人在老宅或是地里挖出了“寶貝”,他就心潮澎湃,躍躍欲試。殊不知,這種傳言往往就是別有用心者下的“藥”,在誘人“吃藥”、上當受騙。
前段時間,一名男子帶著兩件青花瓷器,托人找到他,讓給鑒定一下。此人神秘而又興奮地講,這兩件瓷器是花高價從鄉下購得的,賣家自稱其祖上在清中期做過知府,傳下來東西很多,現在只剩下了這兩件瓷器,因家里有人得了重病要醫治,才忍痛決定出手。他仔細看了這兩件瓷器,從器型、釉色、胎質等多方面都可認定其為贗品。此人不信,隨后又找了別的專家進行鑒定,仍是同樣的結論,才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了。其實,這名男子陷入的就是標準的以文物為誘餌的圈套,行內稱為“送下鄉”、“編故事”。
如今,關于明清瓷器的仿品、贗品很多,模仿對象基本都是明清兩朝的官窯和民窯精品,有的是對照原物復制,有的干脆憑空捏造器形,然后再用水銹法、浸泡涂抹法、入土法、砂輪磨劃法、鉗捏法等手段進行作舊作假,讓人防不勝防。
陳康先生介紹,在他從事明清瓷器收藏的起步階段,由于眼力不濟曾上過兩次當,隨后知識增長了,可一次到外地買貨,回來之后發現還是“打眼”了。他深刻反省上當的原因,認為主要有兩個:第一,內心仍存在貪念,在“撿漏”心里的催動下,對器物的觀察和鑒定失去了正常的判斷標準,急于出手,盲目而行;第二,社會經驗和收藏經驗不足,聽不出賣方“話里有話”,比如,賣方拿著一件器物給你說“這是朋友放在我這的”,其實他的意思就是這東西便宜,但他不負責真偽和價格有無水分,你買走了,風險自擔,他可不管退。古玩行里沒傻子,誰不想掙錢,“撿漏”的結局往往就是上當受騙。從那以后,他老實多了,買藏品時倍加小心,價格也按照行情走,就不再中招兒了。可以說,真正“撿漏”的事,他至今還沒有遇見過一次,倒是當時狠心用高價買的一些明清瓷器精品——--官古器,到如今已給他帶來了幾十倍的利潤。 搞好收藏,貴在堅持學習
陳康先生講,現在,從事明清瓷器收藏的人越來越多,初入此行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學習這門知識,不但要看大量的相關書籍,還要處處留心,堅持到博物館和市場上觀察比較大量的真、假實物,盡量多接觸圈內的朋友進行交流。這些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眼力和市場經驗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練成的。學習明清瓷器鑒賞不能急,第一個階段,要懂得如何看出一件器物的舊氣、皮殼、使用痕跡(出土文物有出土痕跡)等;第二個階段是重點和難點,要逐步掌握各個時期、不同窯口的瓷器的器形、畫工、釉面、胎骨、護胎釉、彩料等,熟悉其特征;第三個階段,要學會綜合分析,結合時代特征,來斷定藏品的真假。當你精通某一門類后,就能觸類旁通,學習和擴大收藏范圍就容易多了。另外,對明清瓷器修復、仿制工藝的發展也要時刻關注,并持之以恒地學習,一旦有所松懈,跟不上變化,后果就是“吃藥”、“打眼”。
在學習明清瓷器收藏鑒賞的過程中,選擇某一個專項,并在行內找一位好老師至關重要。這位老師不但要眼力好,而且誠實,在行內口碑好,他不但教你鑒別藏品,還教你認識這個行業和市場。選擇老師,最好找“一門精的”,而不是“路路通的”,千萬不要去找那些只會夸夸其談的人。搞收藏,也是在作學問,不要怕上當,也不要怕被別人笑話,其中非常關鍵的還有一條,就是要能聽得進專家或藏友對你的藏品所下的否定意見,認真反思,從中才能有所長進。在收藏圈,你想聽到一句真話、中肯的話、否定的話,非常難得,一定要珍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