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紫砂壺

上世紀80年代老紫泥“高竹節”紫砂壺
紫泥“曲壺”紫砂壺
自從日用紫砂制品的“紫砂門”之后,原本就低調的東莞紫砂壺收藏家更加低調,甚至希望被媒體遺忘,哪怕他們知道自己手上所有的紫砂壺都沒有問題。
而本地一紫砂壺玩友俱樂部,從6月底開始計劃要邀請一些專家過來與壺友交流,并打算組織一場紫砂壺的鑒定會,但時間一推再推,直到8月,紫砂壺工藝師、專家悄悄地來,小范圍地交流之后悄悄地離開,而鑒定會則無聲無息了。
后“紫砂門”時代,東莞的紫砂壺市場交易依舊,但已“失聲”。
紫砂市場從火熱變理性
東莞的紫砂壺藏家雖然低調,但在“紫砂門”事件之前,有交流活動還是愿意邀請記者,但最近一兩個月,與紫砂壺藏家接觸的時候,他們總會開門見山地表態:“朋友間私下交流交流就好了,不要見報。”
只收藏不做紫砂壺生意的藏家也如此,哪怕他們手中的紫砂壺每一把都是從紫砂壺工藝美術師手中購得,而且每一把都有作者親自出具的證書,憑他們玩了十幾二十年的經驗,能保證每一把都沒有問題,他們都不希望被媒體關注。對于那一場不曾讓他們造成損失的“紫砂門”風波,他們也是欲言又止,或者干脆避開這個話題。
在一次私下的交流中,壺友林先生終于還是說了一句:“送10把壺去檢測,其中8把都是價格很低廉的機制壺(非手工制壺),當然查出來的問題很大,但是藏家從來都不收這類壺。”
藏家的心態是,知道自己手中的壺沒有問題,憑借自己與工藝師的交情,看上喜歡的還是繼續買,但是這個市場的混亂不是個人的力量能扭轉的。
“本地藏家本來就低調,再加上市場不是一個藏家能說了算,所以紫砂壺藏家才會更加低調。其實現在這種狀態,我覺得挺好,能給之前火熱的市場降降溫,現在的市場顯然要理性很多,對藏家來說是件好事。”資深紫砂壺玩家羅先生擺弄著他新添置的幾把紫砂壺說。
百元以下的紫砂壺要小心
目前市場上,不了解紫砂行業的消費者容易將“化工壺”和“代工壺”混淆。
記者采訪了紫砂壺工藝師葛辰柏,具體分析了這兩種壺的差別。
他說,“化工壺”中添加了化學成分,使得普通的陶土能產生紫砂的色澤,但畢竟它不是紫砂,無論是手感還是質感,都與真正的紫砂不一樣,會比較粗糙。這類壺一般都是機制壺,在市場上的價格從十幾到近百元不等。
“如果真的是用紫砂做的壺,光泥料的價格已經超過百元,如果再計算上人工、運費、運營等成本,至少也要在200元以上。”葛辰柏說。
而“代工壺”則是紫砂名家請“槍手”代替自己所做的壺,然后加上自己的款。這類壺一般泥料是對的,也不會對人體造成什么傷害,但價格上具有欺騙性,名家壺價格遠遠高于一般工藝師的出品。剛接觸紫砂的藏家,對這類壺要尤為小心,最好找誠信度比較高的商家購買。
經營機構苦等行業標準
一些做紫砂壺生意的機構曾經想通過邀請專家到東莞跟紫砂壺愛好者交流,鑒別真偽,為市場正本清源。這一美好的想法從6月底推至7月底,7月底又推至8月,遲遲不見行動,再問,則是某專家來過,只跟幾個壺友交流之后就離開了。而鑒定會則沒有音訊了。
對此,原本打算組織活動的南城某紫砂門店經營者陳先生解釋說:“6月底想組織,宜興的紫砂壺工藝師希望等7月底紫砂行業標準出來再搞活動,而到了7月底,原本該出臺的行業標準依然沒有聲息,我們只好在紫砂壺工藝師在廣州、深圳參加活動的時候,邀請他們順便到東莞跟幾個壺友交流,行程非常短。”
陳先生說,對于一個紫砂壺經營者,“紫砂門”其實不可怕,因為真正的藏家其實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紫砂知識,壺有沒有問題,一目了然。“現在市場最需要的是國家能出臺一個紫砂壺行業標準,我們組織鑒定活動才能有標準可依。”他說。
陳先生所說的紫砂壺行業標準,從6月份專家呼吁建立,到7月坊間傳聞當月底將出臺,再到8月末,依舊沒有看到出臺的跡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