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市樓市的動蕩造成大量資金的外流,藝術品因較強的抗跌性成為吸納避險資金的極佳場所,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火熱讓銀行業甚是“眼紅”,自2007年民生銀行推出首個藝術品投資理財產品以來,銀行業由此開始踏進“藝術圈”,陸續推出另類的藝術理財產品。理財專家認為,藝術理財產品風險偏高,投資限制多,投資者對此類產品應回歸理性分析。
銀行公開“覬覦”藝術品高端市場
藝術品一直以來被人為地掛鉤于“高端”、“小眾”等詞匯,但由于具備較強的抗跌性,藝術品投資的市場關注度自2008年以來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兩市的閑散資金也紛紛涌入藝術投資領域。為吸引更多的客戶,多家銀行借機搭上藝術品投資這趟“順風車”,搶占藝術品投資理財市場。民生銀行于2007年推出國內首個藝術品投資理財產品,此后,多家銀行的私人銀行中心陸續推出藝術品鑒賞服務甚至藝術品投資產品,部分銀行正醞釀推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投資產品,投資模式趨于多元化。
目前銀行推出的藝術品投資產品有三大類,一類為直接投資型,到期收益取決于所投資藝術品的價格變化,以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1號、2號產品(兩款均已到期)為代表;二是鑒賞+期權模式,以招行的藝術品鑒賞計劃為代表;三類為融資類,名為投資藝術品、實為融資性質。
據招商銀行私人銀行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國的富裕階層人數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在傳統投資渠道之外開始介入藝術品投資市場,對于藝術品投資的興趣也不斷攀升,為滿足客戶需求,銀行將針對私人銀行客戶推出藝術品鑒賞服務,客戶存入相當于藝術品現價的保證金,即可在特定時間段內擁有并鑒賞由專業機構提供的藝術品,另外銀行會邀請客戶參加藝術展、藝術品拍賣等活動,因為地域限制,目前該服務只在京廣滬深四地開展。
藝術理財產品風險偏高
由于藝術品行業的特殊性質,導致銀行在奮戰“藝術圈”三年之后,依然是一副不溫不火的現狀,某理財專家稱,藝術品投資仍傾向于社會高端人群,除了需要足夠的剛勁資產做基礎,更要承擔價格波動等造成的投資風險。
據介紹,決定藝術品價格的因素非常復雜,業內也沒有正式的參照依據或客觀的衡量標準,因此投資市場中的藝術品定價存在一定的彈性空間,作為一種類金融的投資品類,藝術品價格的波動性與不確定性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數據統計,杭州本地某知名拍賣行去年秋拍會上成交額高達6.12億元,顯示出藝術品投資業的穩步增長與藝術品本身受關注程度的提升,業內人士仍提醒,要以冷靜的眼光看待藝術品投資,讓市場回歸理性。
理財專家表示,銀行發行藝術品理財產品,投資風險的控制是關鍵。一般理財產品到期后銀行需一次性將本金和收益支付給投資者,但藝術品需要通過拍賣等方式出售,存在不能馬上變現的風險。國內藝術品投資的金融產品尚屬于初步開發階段,其投資風險并不比股票、債券投資風險低。
“藝術品與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年限上也存在矛盾,藝術品與貴金屬投資有點類似,時間越長升值空間越大,而一般銀行較受歡迎的理財產品多為3年以內的中短期產品,藝術品投資在短期內不占有任何優勢,既要滿足投資者的偏好又要符合藝術品投資特性,對于銀行來說也確實左右為難。”該人士分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