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頂在收藏界名不見經傳,卻也成為一些人收藏的對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枕頂本身所蘊含的特殊意境,人們借此寄托心靈深處的美好愿望,不僅憧憬忠貞愛情,也抒發對幸福生活的祝愿。
什么是枕頂呢?所謂枕頂是指老式長方形枕頭兩端的部分,常被民間以多姿多彩的內容裝飾,也稱"枕頂花"或"枕花"。枕頂大多數為正方形,也有長方形和梯形等,其主要形式以刺繡或貼畫為主,圖案絢麗多姿,內容豐富多樣,通常以景象畫面成雙成對地出現,圖案或對稱或內容呼應,具有極高的中華民族傳統風格。
歷史源遠流長
作為一種生活實用臥具,枕的起源非常早。原始時代,人們用石頭或草捆等將頭部墊高去睡覺,大概是"因丘陵掘穴而處"是比較原始的枕頭了。到了戰國時期,枕頭已經相當講究,但當初的草質、木質枕是不可能完全保存下來的。
就質料而言,枕頭分為軟質、硬質兩類。硬質枕以陶瓷為主,還有石、玉、銅、銀及竹、木等種類。軟質枕則以布、絲綢、皮等為原料縫制,內有填充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軟質枕使用最普遍,但留存下來的文物卻非常罕見。而硬質陶瓷枕則以其寶貴的文物價值,已成為當今藏界重要的收藏與研究對象。
中國的軟質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現代人使用最多的"洋枕",枕面呈曲線型,這是近代從西方流傳進來的,已成為枕頭消費的主流;另一種是中國的傳統枕,以紡織品縫制成長柱狀,兩端多呈正方形,上面刺繡各種圖案,即枕頂繡。
而枕頂裝飾伴隨著枕頭的發展出現的,從目前考古的實物看,枕頂可追溯到西漢時期,在我國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號西漢墓曾出土一件用信期繡香色絹、香色紅茱萸紋錦和起毛錦制作的枕頭,兩側的枕頂有"十"字形穿心結,起束縛枕芯的作用,盡管沒有裝飾功能,也算不上枕頂繡,但卻形成了一種雛形。而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長方形素絹珍珠囊枕和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306號唐墓出土的三件長方形絲織枕頭,其均現素面枕頂。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期,故宮博物院為慶祝"建國十周年",特地舉辦了一次絲織品的展覽,其中的一件展品即為綢繡枕頭頂,這或許是目前所發現的年代較早的枕頂繡實物。
目前民間留存的枕頂繡佳品主要是明清時期的物品,這也說明枕頂繡的鼎盛期即在這段時間,從圖案上的風格看,也具有當時其它民間藝術品的烙印。
繡圖枕頂的出現,不僅是中國傳統軟質枕與陶瓷枕的一大區別,也是現代"洋枕"所不具備的一大特色,因此枕頂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隨著近年來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程度越來越重視,散落于民間、歷史悠久的枕頂也躍入收藏者視野,并逐漸在收藏界被人認識,一些嗅覺靈敏者開始嘗試投資。
收藏價值不小
枕在古代文獻中不乏記載,從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到清代百科全書式的《古今圖書集成》,有關枕的文獻資料不勝枚舉。然而,直到近現代,對枕的研究才真正開始,而富有民間藝術特色的枕頂更是被重視。
可以說,枕頂繡本身所體現的是中國民間傳統刺繡的工藝水準,其創作來自于民間,普通百姓將自己的生活情趣、審美理想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非常巧妙地融入到圖案中,給這些裝飾性的繡片賦予了生活氣息。而這種生活氣息又往往寄情寓意,反映出中華民族含蓄的審美情操,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由此,枕頂繡的文化價值定義升華,成為藏品自然無可厚非。事實上,豐富多彩的枕頂紋樣展現了中國傳統祈福文化價值取向,研究枕頂繡也就把握住了中國傳統軟質枕的文化內含,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收藏枕頂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圖案。枕頂繡圖案基本上都是吉祥紋樣,上面繡繪的內容包羅萬象,濃郁的民間色彩常常讓人過目不忘。因此,圖案是枕頂收藏的切入點,也是文化價值體現的重要保證。在這些枕頂繡中,戲曲、山水、花鳥、文字、傳說等應有盡有,而所表達的意境則是納福、愛情、仕途、平安等,以期在人們的安臥中實現夢想成真的期盼。
其次是風格。我國地大物博,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所流傳的祈福畫面不盡相同,這也給收藏者和研究者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成為研究和收藏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途徑。如江南枕頂繡在用料上常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質地各異,既有自制的土布,也有機制布,更有綢緞等。繡線有棉紡線,也有各種絲線。而表現手法則以刺繡為主,在構圖和刺繡技法上往往綜合多家之長,巧妙運用,形成江南獨特的枕花繡品風格。其構圖具有飽滿感,圖案繁茂華麗,人物、花鳥和動物造型稚拙。紋樣裝飾生動,對比強烈,用色講究,針面整齊,有的繡品在花紋處理中采用包金滾邊繡,以達到耀眼奪目、富麗堂皇的效果,形成了裝飾美與形式美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
除了裝飾作用外,江南枕頂繡還富有深刻的吉祥內涵,其在圖案創作中結合精美的刺繡工藝來實現寓意之境。如在繡品中借暗喻諧音的手法傳情達意,一般采用直觀的文字,紋樣形象,名稱諧意,用人物、動物造型等來表示。且每種方法都不獨立,而是相互搭配、巧妙運用。如"龍鳳呈祥"用對比強烈的深色絲線繡出龍脊和龍須,突出了龍的動態。用三種不同彩線繡出鳳尾,擴張了翅長和身高,增強了動感,構成了龍飛鳳舞。龍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中華民族始祖的化身,上古圖騰時代,就被華夏先民視作祖神而被尊崇供奉,它是神圣吉祥之物。鳳居鳥之首,在遠古時代被視為神鳥而受崇拜。龍鳳結合,寓意新婚佳配,生活美滿。"榴開百子",紅色綢緞上主圖為石榴,兩邊各配有一只朱雀,石榴內繡有童子,構圖滿而不散。石榴房中多籽,朱雀是四靈之一,傳說南方之神,吉祥之鳥,二者結合,寓意子孫綿延,吉祥萬福。"麒麟送子"圖中有麒麟和手持蓮花的孩童乘于麒麟,栩栩如生,外加包金滾邊繡,富貴亮麗而不艷,布局疏密有致。麒麟為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四靈之首,在神話傳說中被奉為仁厚和吉祥的象征,寓意"喜"在眼前,祈求、祝福早生貴子、子孫賢德,富貴萬年。
東北地區的滿族人婚禮,有晾枕頭簾子的習俗。女孩從小就開始學習刺繡技藝,常與同村或鄰里的年齡相仿的姑娘共同切磋繡藝,刺繡的種類較多,女方的嫁妝包括衣、褲、鞋、幔帳、被褥、枕頂、家具等,最顯眼的是枕頂繡,要縫在苫布上,稱之為枕頭簾子。枕頂在當地的婦女一生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中錦州滿族枕頂繡風格既保留流傳于女真人在皮革上補繡的稚拙純樸工藝風格和傳統的薩滿文化的內容,又以極強的文化包容性吸收中原地區魯繡、江南地區蘇繡等的技藝和文人畫的藝術營養,形成了豐富多樣、粗獷中見細膩的藝術風格,以紅、黃、蘭、白為主調的各種彩色絲線,用一根細小的鋼針參照圖案上下穿刺,織繡出各種紋樣,繡品包括服飾繡品、日用繡品、喜慶節令繡品和戲曲行頭等,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寓意深刻,充分表達了滿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其厚重文化的內涵。
枕頂價廉物又美
隨著上個世紀初西風東進,中國傳統軟質枕正在逐漸消亡,目前城鎮居民傳統軟質枕已非常鮮見,加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大量的鄉間民女已不再代代相傳,枕頂繡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因此搶救和保存這一民間傳統文化遺產已刻不容緩。
目前許多鄉鎮的古玩集藏市場都可找到枕頂,因乏人問津而將之當作低檔藏品乃至破爛拋售,價格非常便宜,普通的枕頂一般不會超過20元,構圖和刺繡略出色的也僅為50元左右,即使是清末的枕頂繡,價格也在50~200元之間,與其它繡品相比市價明顯低了一大截。
但必須指出的是,古時人們對枕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新婚嫁妝的枕頂制作具有很高的水準,這往往是人們對新娘智慧和手藝的評判,因此枕頂繡的精巧是不言而喻的,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也可見一斑。相信隨著人們開始關注枕頂繡的收藏,其真正的價值將會逐漸體現出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