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拍市場上,一件清代白玉雕班婕妤像,估價90萬至100萬元,最終的成交價為145.6萬元。這件來自著名玉器收藏家哈特曼的舊藏,曾經出現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不到80萬港元,此次以突破百萬的價格成交,無疑顯示出投資者對其追捧。
這件玉雕采用和田白玉,致密瑩澤,工藝則是立體圓雕。該人物像呈立姿,面相清秀,身材頎長,衣裙飄拂,更顯風姿。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圓雕背面刻有“班婕妤小像,陸子岡制”款。
中國歷代有許多名工巧匠創造過無數精妙絕倫的玉器,但他們的姓名與事略卻很少見記于正史和其他著作中,但明代碾玉妙手陸子岡則是特殊的一個。其不僅在文人筆記和地志野史有所記述,且是一位可“與士大夫抗禮”的非凡人物。至今刻有陸子岡款的玉器仍遍及國內外各重要博物館和許多私人收藏者手中,成為了玉器收藏上的一個“神話”。
在2009年的秋拍市場上,一件白玉雕子岡款山水人物紋斗形杯,估價20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420.2萬元。此件玉杯以整塊玉料雕琢成器,質地上佳,潔白溫潤,兩面減地淺雕山水、人物紋,另外兩面減地淺刻詩文:“獨坐富春巖畔釣,湖光山色兩悠悠。柳岸煙疏迷野色,一鉤山月到孤舟。”篆書款“子剛”。杯底琢篆書“珍玩”。此杯在雕刻、打磨上頗具難度,碾琢細膩,圖紋設計巧妙,人物刻畫生動,規整清雅,是明代精美絕倫之作。
在目前的收藏市場上,陸子岡所制玉器最為常見的還是“子岡牌”。子岡牌多為長方形,大小適中,方圓得度,刀工精美,字體挺拔,地子平淺而光滑,在方寸之間不僅盡顯玉質之美,更具玉工之精。陸子岡制牌非常講究,有所謂“玉色不美不治,玉質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之說。
明代子岡牌佩體稍為厚重,以矩形為多,器體較小。常見題材多模仿當時盛行的吳門畫派沈周、文徽明等人的山水畫,另一面鐫刻詩文,以文人詞句為多,高雅脫俗。玉牌子的首部多鏤空,以雙龍戲珠、如意云頭等為裝飾題材,周邊裝飾花卉、蝙蝠、瑞獸、磬等圖案為多,更是吉慶有嘉。在2008年的拍賣市場上,一件明陸子岡白玉雕夔龍詩文牌,成交價達到了110萬元。
明清時期偽制、仿制同代工藝品成風,因此帶子岡款的玉器仿制的也很多,傳世的子岡款玉器中有一部分應該是出自陸子岡之手,但絕大多數是后人仿制的,不過其中一些制作精美的卻依然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品種,如在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康熙白玉題詩武將圖子岡牌以138.75萬港幣的價格,成為當年度最貴的玉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