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舉辦地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簡介:祝君波,現任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總經理,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秘書長等職務。1955年生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1972年進入上海新聞出版界,歷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朵云軒總經理兼朵云軒拍賣行首任總經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上海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從事出版和藝術品交易38年。作為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的創辦人,組織過中國第一次藝術品拍賣,被稱為“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第一人”。
首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為海內外華人收藏家構建了一個文化性和公益性的交流平臺。今年,第二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已在籌備之中,為此《收藏投資導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總經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秘書長祝君波。
《收藏投資導刊》/ S 祝君波/ Z
S:“第二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將在年內召開,今年大會的主題是什么?與上屆大會有哪些不同之處?
Z:今年大會的主題是“收藏—歷史傳承與時代創新”,著重于總結歷史上著名收藏家的收藏精神和理念,并在總結過去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分析收藏界的現狀和暴露的問題,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法。
與去年不同,今年大會將增加一個為期三天的展覽會,與收藏家大會同步進行,展品由各收藏家提供。會議時間安排在11月5日至6日,具體內容和活動安排還未最終確定。目前大會仍在征稿中,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業界精英和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大會征稿活動,圍繞本屆大會的主題暢所欲言,內容不限,字數5000至1萬,我們會認真對待每一篇來稿。
上屆大會,我們出版了四本文獻,特別是口述收藏史,我們采訪了61位大收藏家,其中第一位就是王世襄。今后,我們的采訪力度還會不斷加大。最近我和收藏家翁萬戈老先生聯系,準備對他進行一次采訪,口述記錄翁家收藏的歷史,這些歷史里包含的理念和精神是值得傳遞下去的,這對于今后華人收藏經驗的總結和珍貴資料的留存來講非常重要。
S:這屆大會的與會人數和結構,較上屆有什么變化嗎?
Z:這屆收藏家大會的與會人數和結構,較上屆不會有多大變化。與上屆大會一樣,本屆大會仍將保持核心與會嘉賓250人左右,其他則是代表和媒體。
S:您認為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的主要意義體現在哪里?
Z: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通過聚會、展覽、出版和論壇這四種方式來增加收藏家之間的聯系和了解,為全球華人收藏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S:您覺得中國收藏家與西方收藏家有什么差別?
Z:首先,非常大的不同之處就是,西方收藏家非常重視中國藝術品的收藏,而中國收藏家并不是很重視西方藝術品的收藏;其次,很多西方收藏家比較重視收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東西或者現當代的藝術品,他們并不很在意這件東西是不是古董,有多少年份,值多少錢,而是看重東西本身的文化藝術及科學價值,但中國收藏家對現當代的藝術品不是很重視;最后,西方收藏家在收藏范圍上比中國收藏家寬廣很多,西方收藏家很重視收藏一些能夠體現科技和工業文明的東西,比如早期的印刷機、紡織機、舊式電話機、老式汽車等,像這樣的東西,國內的收藏家不是很重視。收藏家要善于發現新的收藏門類,在這方面中國的收藏家和西方收藏家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S:隨著資本市場大量資金涌入藝術品市場,誕生了一批新興收藏家群體,這些新興藏家與傳統收藏家之間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
Z:傳統的收藏家群體主要是由官、商、仕這三部分構成。仕指的是文人和知識分子,也包括藝術家。在未來的藝術品收藏群體中,官和仕這兩個群體會逐步退出藝術品的高端收藏領域。因為在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今天,他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從事高端藝術品的收藏。傳統收藏家群體中“商”這部分人群,在資金市場與藝術市場緊密結合的今天,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收藏家群體中的“商”主要是以實業家為主,而現在主要是以房地產業、金融業、IT業等行業的企業家、高級職業經理人為主。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至今,已全面進入資本化時代,收藏與投資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今后將不會再有純粹只收藏不投資的收藏家了。
S:您認為如何使更多的人成為收藏家?有什么樣的建議?
Z:要成為一位收藏家,首先要對收藏有足夠的興趣。收藏事業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如果沒有興趣,即使有足夠的資金和好的投資理念,也不會成為一位收藏家。對于新藏家來說,在資金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應該去收藏一些自己喜歡的,經濟價值不一定很高的東西,但盡量把它收藏成某個專題或系列。對于資產比較雄厚、個人精力旺盛、時間充裕的藏家來說,可以去收藏一些高端的藝術品。但是選擇的收藏范圍要小,盡量選取一個方向。同時,一定要有對收藏有深入研究的,有學術修養的,品行良好的一兩位知心朋友作為自己的收藏顧問,這點非常重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