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這四個鐵桶為什么不停漏水呢?”“孩子,這是銅壺滴漏,以前是報時鐘來的。”
昨日上午,一組四個呈階梯排列的銅壺出現(xiàn)在北京路步行街的正中央,各壺之間不停地依次往下漏水,引來眾多市民和游客圍觀拍照。整組銅塑高近4米,后方的青磚方拱門上,還掛著北京路三個大字,極具地標性價值。成為北京路繼千年古道后,又一留影熱點。記者采訪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市民不知這是何物。
據(jù)介紹,這組銅塑名叫《銅壺滴漏》,原為由廣州鑄造工匠冼運行等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鑄造,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計時器。銅壺滴漏原放在廣州古城中軸線上重要城門拱北樓上為百姓報時。1919年廣州拆城開馬路時,移置鎮(zhèn)海樓。此次旋轉(zhuǎn)于北京路的提取銅壺滴漏為造型元素、以此為原型制作成景觀小品。
據(jù)史料記載,銅壺滴漏自上而下分別為“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受水壺”。第一、二、三壺下端裝有滴水龍頭,依次滴入受水壺,壺中插銅尺一把,刻有十二時辰。隨著水位提高,其中的木制浮箭,便將時間指示出來。不過,記者現(xiàn)場看到,仿制品并非滴水,而是源源不斷地漏水,成為一件無法顯示時間的流水小景。對此,不少市民都表示有點失望。

《銅壺滴漏》吸引了很多市民。 南都記者吳廣宇攝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