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長期堅持中國書畫收藏的投資者來說,應該是收獲頗豐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國書畫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并領漲整個市場。要想在書畫投資領域規避風險、完成流通獲取利潤,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操作過程的細節,那就是作品的真偽、購入價格的高低、流通是否順暢等。
我們也曾經對當代書畫的藝術價值產生過猶疑,并曾經一度把選取藝術品的方向定為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但由于以上兩種藝術品存在真偽標準判斷的不確定,買到贗品就如同買到廢紙一樣。再加上進入21世紀以來,拍賣行、出版物、博物館等經營管理所謂 “標準器”的不嚴謹,令藏界無法進行參考比量。所以現在人們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還是把目光轉向了真偽斷定比較容易、審美以及視覺趣味更加接近的當代書畫。鑒定作品真偽從古至今也沒有固定的辦法,但遵循的原則一定是:最了解該作品的人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依次為作者本人、家屬、學生、助手、專門研究學者等。而我們如果聽說某位專家通曉古代、近現代書畫鑒定,那是不負責任的——窮其一生,能夠對一個畫派或某段時期的數個代表人物有研究已是很不容易了。而我們進行當代書畫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書畫家本人手里買作品,其次在代理畫廊里買的東西也是靠譜的;在一些其他流通領域購買的書畫作品,現在也有很多方式進行鑒定,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郵箱、博客、電話、書信聯系到作者本人或代理進行確定。如果能夠認證為真跡,那就是當代書畫投資成功了一半。
在確定所要投資的書畫作品為真跡之后,購入價格也會因渠道不同而產生千差萬別。先看看書畫作品進入市場之后具體的價格體現:①拍賣價格:由于拍賣作品基本上都是書畫家的代表性作品,并且有可能經過出版著錄,價格比一般性作品高出許多;并且當代書畫作品在拍賣中有人為炒作嫌疑,其價格體現缺乏公眾信服力。②畫廊價格:應該說正常的藝術市場中,畫廊價格基本上體現了該作品的市場流通行情,但是中國書畫的創作特點和不可控制性,以及畫廊與作者合作方式的局限,十分緊密型的合作在中國書畫領域是行不通的,所以畫廊價格在流通領域不具備競爭優勢。③筆會價格:中國書畫自上個世紀80年代流行“筆會”以來,至今長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無外乎這種方式能夠保真作品,并且給藏家提供一個親近藝術、收藏經歷的機會;但是筆會也使應酬、應景之作泛濫充斥市場。筆會作品具有價格低的優勢,但是作品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精品和應酬作品的投資回報是有天壤之別的,所以在筆會之中選取作品要有一雙慧眼。④作者潤格:潤格是作者對市場的預期判斷,但在當代書畫家圈內也存在盲目攀比情況,這就造成了普遍虛高現象。很難有當代書畫家潤格與以上三種價格保持一致的,這就為書畫購藏與投資帶來了不確定性。⑤行內交易價:如果一個購藏者能夠享受到某件作品的行內交易價,無異于降低了投資風險。行內交易價前提是交易雙方都是收藏圈內人士,所提出的作品流通價格大致不離譜,并且被行內所公認而流通受眾面比較廣,具體表現就是遠低于前述四種價格,使流通變現和投資獲利都成為了可能。
理想狀態是按照行內交易價買到作品,當我們需要資金回籠變現作品時,最好是能有金融系統的支撐,藝術品抵押行業一直發展不暢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品真偽和價值判斷這兩方面,在這條路現階段無法行得通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按照正常情況走拍賣、畫廊、網絡、行內等形式完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一個書畫投資者既沒有買到真跡的把握,又沒有獲得低價格的方法,還沒有書畫流通變現的渠道,那還是奉勸一定要去找合格的藝術經紀人做自己的幫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