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攀升仍被低估
無論在畫界還是市場上,黎雄才的作品很早就受到藏家和機構的關注,上世紀30年代初作品《瀟湘夜雨》獲比利時國際博覽會金獎,《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選芝加哥“當前進步博覽會”和德國柏林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其中《珠江帆影》為德國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1987年他的《山水》12開冊頁在香港市場上以2.86萬港元成交。步入上世紀90年代后,他的作品頻頻在海內外拍賣場上亮相,1993年他的《山水人物》在永成拍賣會上拍至1.65萬港元;1994年他的《秋色》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被一買家以7.47萬港元競得,1996年他的《黃山蓮花峰》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創下11.5萬港元的好成績。東南亞金融風波后,其作品價格有所回落。1997年大幅《黃山天都峰》在佳士得獲價7.74萬港元;1999年《松澗飛禽》和《翠峰幽澗》在朵云軒分別獲價1.43萬元和3.3萬元。2001年黎雄才去世后,其作品屢獲佳績,2001年他的《江流天地外》在云南藝拍獲價28萬元;2002年他的《萬松圖》在翰海獲價17萬元。2004年《綠樹白云》被佳士得拍至31.2萬港元;2005年《深谷聞驚雷》被翰海拍至46.2萬港元。
近兩年,隨著中國字畫價格的大幅飚升,黎雄才的作品有一定的上漲,但漲幅不大。2008年大幅《黃山覽勝圖》在北京九歌獲價224萬元,首次突破200萬元大關;2010年《觀云圖》在廣州藝拍獲價201.6萬元。由于黎雄才的作品個性強烈,加上他善于畫巨幅作品,且目前價格漲幅不大,是一位被低估的市場“潛力股”。
有專家認為,黎雄才的作品在“文革”以前就很受藏家歡迎,當時,北京畫店是全國唯一一家收賣書畫作品的地方,畫店那時收購黎雄才和傅抱石的作品,每一幅四尺整紙100元人民幣。黎雄才寄去一幅結算一幅,而傅抱石則是寄去三幅挑出其中一幅。這是當時經歷過的一段歷史,可在近20年里,傅抱石扶搖直上,單幅作品屢次創造出過千萬元的成交價,而黎雄才的作品價格在200萬元的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作品在100萬元以內徘徊。究其原因恐怕是嶺南對黎雄才的藝術成就的宣傳不夠廣泛,致使書畫界、收藏界缺乏對黎雄才廣泛深入的認識。筆者堅信:隨著藝術市場和藏家鑒賞能力的提高,黎雄才的作品價格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