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圖書館中國古籍書志》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滬出版。該書主編達西安娜?菲薩克教授為馬德里自治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是當前西班牙最好的漢學家和翻譯家之一。
《西班牙圖書館中國古籍書志》一書用中、西兩種語言編著,盡數收錄了目前所知藏有中國古籍的9家西班牙圖書館中全部中文藏品,主要包括儒家經典、宗教、戲曲小說、字典、蒙學、醫藥、天文地理、書畫等類著作;另外還有非書籍類,比如清朝的風俗畫片、奏折和明朝的告示等,總計兩百余種。這些中文書籍主要是經由不同時期的傳教士陸續輾轉至西班牙。數量不多,卻不乏珍稀版本。
自明朝末年始,隨著西方傳教士的東行傳教,中國人得以全面接觸西洋的科技與文化,對東西文化在此期間沖突與對話的已有研究,一般偏重于中國對西方的學習,而從這本《西班牙圖書館中國古籍書志》中,卻能發現不少西方世界學習、介紹東方文化的例證,可謂中國古籍與中國文化的“西訪”。
例如,1590年前后西班牙多明我會士高母羨在菲律賓將明朝范立本編寫的《明心寶鑒》翻譯成西班牙文,而后獻給王子斐力三世,這是第一部譯介至歐洲的中文著作,該譯本中還有部分閩南語的注音材料。西班牙國家圖書館所藏本為手抄本,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版本。
同時,該館還藏有高母羨1593年出版于菲律賓馬尼拉的《辯正教真傳實錄》,此書為西方世界中第一部用中文撰寫的著作。國家圖書館所藏本也是現今僅存的孤本。
又如,埃爾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皇家圖書館所藏《風月(全家)錦囊》(嘉靖刊本),被戴望舒稱作“天壤間孤本”,是研究中國戲曲發展史(特別是南戲)的珍貴資料。
同樣為該館藏的葉逢春“加像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現所知見《三國志演義》存世的第二部刊本,也是最早的插圖本。這個刊本經過不少的刪削和修改,已非《三國志演義》的初始面目,但卻保存傳抄階段舊本的若干細節和文字,比之嘉元序刊本更為接近于羅貫中的原書,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
《西班牙圖書館中國古籍書志》一書的問世,不僅填補了西班牙所藏中國古籍研究的空白,是進一步打開西藏中國古籍研究大門的“鑰匙”,為進一步研究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條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