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蓮》
在經歷了2010年年初拍賣市場暴漲,世界拍賣紀錄被頻繁刷新之后,佳士得、蘇富比等大型拍賣公司提前進入6月“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拍賣的預熱階段,準備了眾多名家之作,以期6月的拍賣能再續輝煌。然而,市場行情并未如人們期望的那樣繼續飆升,反而表現平平,顯得不盡如人意。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藝術品高位換手,誰來接盤?
黯淡的馬奈自畫像
6月22日,在倫敦蘇富比舉行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上,馬奈作品《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with a Palette)估價3000萬至4500萬美元,該作品最終以略高于最低估價的3320萬美元成交。這件作品雖然刷新了馬奈1989年紐約佳士得2640萬美元的個人成交紀錄,但這樣的價格無疑離人們期望的結果差距甚遠。
紐約經紀人弗蘭克•基勞德(Franck Giraud)似乎是全場唯一對這件作品感興趣的買家,整場拍賣缺少競爭。另一位紐約經紀人理查德•費根(Richard L.Feigen)抱怨到,“馬奈作品引領的整個夜場顯得黯淡無光,雖然這是一件著名的作品,但馬奈的作品并不適合在拍賣場上出售”——因為馬奈的作品并不像賈柯梅蒂、畢加索等藝術家的作品那樣符合市場口味。
《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最早屬于著名收藏家奧古斯特•佩勒林(August Pellerin);后來轉到藏家雅各布•戈爾德施密特(Jakob Goldschmidt)之手;1958年,戈爾德施密特的藏品在佳士得拍賣,紐約銀行家約翰•羅卜(John Loeb)以17.68萬美元購得這件作品;1997年,約翰•羅卜的藏品在紐約佳士得出售,《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被拉斯維加斯賭場老板史蒂芬•溫(Stephen A. Wynn)以1870萬美元購得;隨后,他私下將作品賣給著名的對沖基金億萬富翁斯蒂文•科恩(Steven A. Cohen);在收藏這件作品大約10年之后,科恩將其送進拍賣場。之所以出售這件作品,是因為科恩希望購買更多當代藝術作品,包括此前不久以1.1億美元購得的賈斯伯•瓊斯的作品《旗幟》(Flag)。
盡管《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最終拍賣結果讓人沮喪,但本次拍賣的成交價格是1958年這件作品最早出現在拍賣場時價格的190倍。
在同一場拍賣會上,另一件普遍被看好的馬蒂斯作品《女奴奕棋》(Odalisques Jouant Aux Dames)的價格也不盡如人意,以1740萬美元成交,僅略高于最低估價。
靜靜的睡蓮無人摘
6月23日,倫敦佳士得舉辦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全場成交總額為2.264億美元,低于該場拍賣的最低估價2.428億美元。
整個夜場最大的遺憾莫過于莫奈的《睡蓮》(Nympheas),該作品拍賣之前就備受關注?!端彙饭纼r為4500萬至6000萬美元,然而,當作品價格上升至4330萬美元時,競拍戛然而止,這件藝術價值極高的作品竟然無人接手,最終流拍。該作品曾于十幾年前出現在紐約佳士得的拍賣場上,當時拍出的價格是2090萬美元。
《睡蓮》是藝術家莫奈的代表作,也是其藝術創作成熟時期的重要作品,是莫奈繪畫的典型題材,全面反映了藝術家的風格特征。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以天才的筆觸捕捉的瞬間景色:變幻的色彩、光影斑駁的池塘、搖曳多姿的睡蓮。這樣的作品竟然無人接手,實在令人扼腕痛惜。
即使畢加索,結果依舊低迷
自從5月4日畢加索的《裸體、綠葉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打破賈科梅蒂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在2月創下的1.043億美元世界拍賣紀錄之后,眾人的目光就鎖定于佳士得6月23日上拍的另一件畢加索的繪畫《迪索多肖像》(Portrait of Angel Fernandez de Soto)。作品創作于1903年,是畢加索“藍色時期”的作品,拍場上難得一見。
《迪索多肖像》估價5000萬至6600萬美元,然而,作品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未能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作品。該作品最終以5220萬美元成交,與業內人士之前估計的最高成交價相比,縮水近一半。
目前,國際經濟整體發展形勢并不明朗,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投資者在選擇高價位藝術品時更加理性,也更為謹慎。正因為如此,在面對“天價”拍品時,很多買家并不愿意承擔過大的風險,這是眾多名作無人接盤、作品流拍或者成交價格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斯科斯(Hiscox)公司藝術保險專家Robert Korzinek這樣說道:“雖然有些作品并沒有遇到合適的買家,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這周的市場表現仍舊強勁,最重要的是,在藝術市場上,資本流動已回歸到一個更為正常的水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