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山月美術館是中國新一輪美術館建設的領頭羊,它客觀上推動了當時廣東省的美術館建設。”回憶起往事,關山月美術館現任館長陳湘波這樣說。1997年建成的關山月美術館,是伴隨著香港回歸的隆隆禮炮開館的,而在此之前,廣東美術館和何香凝美術館也相繼在這一年建成開館。
十幾年間,關山月美術館經歷了中國美術館事業方興未艾的蓬勃發展與轉型期,他走過的是一條將藝術大師的個人紀念館與國家美術館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而通過十多年努力,一系列大師展覽的舉辦,高水平學術活動的開展,也使它躋身于全國一流美術館之列。
從關山月一聲感慨開始
提到關山月美術館,就不能不提到前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為。是他的首先提議成就了今天這張深圳文化的亮麗名片。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天,關山月先生第一次來到深圳世界之窗參觀,看到全世界的著名景觀都呈現在這個公園中,他感慨說:“全世界景觀都可以在深圳這個窗口看到,如果我的畫放在這里,不也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看到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陪同關老一家參觀的厲有為心里一動,他開玩笑地對關老說:“好啊,您把您的作品捐贈給深圳,我們一定在深圳建一座美術館,好好收藏它們。”很快他正式向關老提出了建立關山月美術館的提議。1993年,經過慎重考慮,關老決定,把自己全部作品無償捐贈給深圳。得到這個消息,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厲有為當即在當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了這一消息,并且承諾一定要在香港回歸之前,建好這座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建筑面積一萬四千多平米,擁有九個展廳,在那個年代,建設這樣的美術館在全國都很少,美術館建成之后,吸引了不少全國各地的美術機構來參觀學習。
綜合性國家級美術館
前面是一座半圓形的建筑,后面背靠著一座山,暗喻著“山月”這個名字,這就是關山月美術館,這里存放著813件關老畢生創作的精品,從建成的那天起,這里就當之無愧地成為全世界收藏關山月作品最齊全的美術館。這些作品包含了關老各個時期創作的精品力作,成為深圳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之一。
作為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和其他同樣以個人名義創辦的紀念館、藝術館有很大不同,它不僅僅以研究關山月藝術為主,更是一個綜合性的國家級美術館。由于秉承了開放的辦館理念,關山月美術館將關山月及嶺南畫派的藝術置于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這一歷史框架之中,在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領域持續推出的一系列專題展覽與研究,還策劃引進了20世紀中國美術大師系列和名家系列展覽,舉辦了李可染、傅抱石、黃賓虹等一系列名家的展覽。
除了回首過去,關館也沒有忘記展望未來,為了與深圳的城市文化氣氛相切合,關山月美術館把設計藝術作為自己新的學術定位,在全國其他美術館對設計還不太重視的時候,關館又一次開風氣之先,從2003年始,以設計雙年展的形式為當代中國設計藝術構建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也為深圳成功申請“設計之都”稱號作出了重要貢獻。
市民共享的藝術空間
2009年9月底,關山月美術館完成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維修改造。此次工程為了適應新時代對美術館提出的新要求,除了對美術館的重要的展覽、消防、空調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之外,最重要的是完善和增加了美術館的公共服務 設施,使關山月美術館成為了市民共享的藝術空間。
關山月美術館是深圳人流量最大的美術館。1997年,當它落成之時曾以鮮明的學術定位打破了國內 “美術館即展覽館”的局面。而改造后的關館定位再度提升,這里不僅要做研究的圣地,還要做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讓人們在這里獲得自我認同感,成為城市藝術的孵化器。無障礙通道、多媒體展廳、藝術圖書館等設施的增加,都旨在更好地服務大眾。
十幾年來,關山月美術館舉辦大小展覽超過四百個,收藏藝術精品3千余件,舉辦學術講座56期,今天的關山月美術館已經不僅因為關山月的藝術收藏而馳名,更為人稱道的,是它高品位的藝術活動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