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忠
假日里見到很多久違的親戚朋友,其中我的外甥小F, 其人品、才華、風度堪稱一流,在一家很大的上市公司任高管,工作也很有成就,但總感覺缺點什么,一聊后深感其生活壓力和生活方式的“現代化”,隨后發了些感嘆與之交流,今晚有閑燈下重閱之,不覺自言自語草成一篇,也算是自已人到中年的一個小結了:
小F!
你這幾年的成長、成熟、成就已是不爭的事實,我自不必多言,你天生是鉆石的料子,在任何地方都會發熱、發光。當這一次在家鄉看到疲憊的你、工作壓力和某種潛在的危機傾向時,我聳然動心,草草成文,僅供參考:
一個人不管你學什么專業、做什么工作,只要你希望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生活,你一定要修以下課程,這是我的人生必修課。
1、健康生活
“擁有健康不等于擁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就會失去一切”,人們忙于每天的工作與生活,健康對于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健康是我們每個人的根本,千萬不能忽視, 所以懂得健康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非常重要。
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人類推薦了健康的四大基石:
樂觀的心態、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均衡的營養。
做為指導全人類健康的一個規范法則。
四大基石的核心是什么呢? 我個人認為,其核心就是古人說的“適者有壽”。“適”指適度、適當、適應。適度是凡事不過分,不過激,不走極端;適當是指把握好事物與環境之間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關系;適應是指隨著外界環境變化自身也要跟著相應變化,即與時俱進。比如合理膳食,關鍵是合理;適量運動,關鍵是適量。膳食與運動都是健康必需,但又都是“雙刃劍”。心理平衡,關鍵是平衡。這種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而是一種理性的平衡,智慧的平衡。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切勿大喜大悲、大驚大恐。不然,芝麻大的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肌梗塞、腦溢血,將會遺恨終生。
“適”字的本質就是辯證法,一位智者說過:學好哲學,受用終生。哲學是做人、做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幸福、長壽的第一法寶。
健康重要性:沒了健康,有錢又有何用?沒了健康,事業的“成功”有何價值可言?沒了健康,還叫成功嗎?(這些例子不勝枚舉)
幾十年來我每天長跑5公里,回來洗個澡,練書法,長期服用紐崔萊營養早餐,有時間聽聽營養保健課。
2、和諧家庭關系
家庭和諧,應該是家庭成員之間都相敬相愛。在家庭內部,應盡力營造民主氛圍,及時溝通和交流,多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增進理解和相互體諒。具體地說,用心經營家,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當具有“三心”。
首先要有愛心。“愛”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愛著”與“被愛著”既有幸福快樂、也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們都愛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但和諧家庭下的父愛和母愛,則不應摻有父母對子女的過度溺愛和過度縱容,也不應充斥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呵斥和打罵,夫妻之間更不應有不信任的互相猜疑和吵鬧。這種愛不僅是維持家庭成員前進和發展的精神動力,也是建立親密無間、和諧關系的基礎。
其次要有包容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人在工作或其他活動中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些問題和錯誤處理不好,就會成為破壞家庭和諧的大敵。因此,要使家庭充滿祥和與快樂,就一定要學會包容和理解,少一點猜疑、嫉妒和埋怨,多一點體諒、體貼和寬容,這樣,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妯娌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就能和諧相處,寬容相待。這樣,幸福才屬于這個家庭。
再次要有責任心。我們每個人在家庭中都擔任著不同的角色,負有不同的責任。對婚姻而言,要好好愛自己的另一半,相依相扶,白頭到老。對父母而言,要好好孝敬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對孩子而言,要好好教養他們,當好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對兄弟姐妹而言,就要彼此愛護,有福同享,有難共擔。對整個家庭而言,就是要善待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用一顆善良的心、寬容的心去溫暖他們,只要我們都能承擔好自己在家庭中應盡的責任,每一個家庭成員就能得到快樂和幸福。
夫妻關系、婆媳關系是和諧家庭的關鍵,這個課程你們關注了沒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3、教育
包括自我教育、培訓和輔導、親子教育等等。子女沒出息、富不過三代,有錢子女沒有用令人扼腕遺憾!
很多人自己沒能耐沒本事,卻希望孩子有能耐,你有注意、有計劃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了嗎?我的女兒在某某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學院,除去正課,還學了好幾門技能(學費不菲,他們班就她一個人學,比我們有錢的人多的是,但只有我們有這個意識)天生圣人先生“圣母”,你注意你太太各方面的成長了嗎???你自已在外面見世面、開眼界、在不停地學習、提升、進步,她窩在家中閉目塞聽,成了“家庭煮婦”,成了“三圍女人”(圍著老公轉、圍著孩子轉、圍著灶臺轉)時間長了,差距逐漸就拉大了,就會缺乏共同語言,危機就來了!防微杜漸啊!很多朋友們家庭的離異都是一些小事的積累而導致的。
將來不要象很多無能的家長總是關注孩子的分數、分數,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孝順父母長輩,要提升他/她的成功商數。你無疑會很多成功學的培訓,而道德修之于身才是自已的。
4、成功學
過去為什么我們很努力工作,卻仍然成就有限?是我們缺乏對成功的真正定義,
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成功的道理!我們追求無限制性的發展!拓展我們的市場空間和我們未來的保障。
成功的真諦在于自我價值的實現。要想獲得成功就須“得意時要淡然,失意時要泰然”。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們不僅要有成功的心態,還要有追求成功的方法。可以說,成功越大,曾經經歷的、挫折、失敗也越大。
讓我們看看以下這個人的經歷:
他,21歲時生意失敗;22歲競選議員失敗;24歲失意再次失敗;26歲心愛的人
永遠離開了他;27歲精神崩潰;34歲時參加國會競選失敗;45歲競選參議員失敗;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49歲競選參議員失敗。
在一般人眼里,這個人真是生不逢時,或認為生活對他是不公平的,但是,在他52歲時,當選總統,他就是美國總統林肯。現在你會認為他是個失敗者嗎?生活就是這樣,哲學家說過:你想取得成功嗎?那就請加快你的失敗速度吧。因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給了我們謙虛,使我們在悲傷之余找到克服它的力量和勇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取得成功,不能把精力放在找捷徑上,而是要更多地付出才能取得。
我們常說:授之漁,而不授之魚。因為教打魚這一過程是要付出更多的勞動的,但是卻能使其獨立。后者可能使其一無所有。美國有個寓言:一只百靈鳥,為了輕松得到蟲子,愿意用羽毛換蟲子,結果,當最后沒羽毛不能飛的時候,它既不能交換到蟲子,也不能自己飛著出去找,只能餓死。成功的路徑有千萬條,也許經歷道道坎坷,也許經歷無盡痛苦,都阻擋不了我追求成功的決心。因為成功之路沒有捷徑。成功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的方式和目標不同,現實中,把工作做好是一種成功,能夠使自己與別人愉快相處也是一種成功,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同樣是一種成功。所以在我而言,只要達到了自己現有的目標,就算成功了。因為成功是建立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之上的,是自己努力后的結果,應該為之驕傲和欣慰。試問,世上誰人不想追求成功?因為唯有成功,才能體現人生價值,唯有追求成功,才能充實人生,唯有達到成功,才能實現輝煌人生。
5、行業技巧/技能
還有一門必修課,是你所從事行業中,你必須修的行業技巧/技能。(這方面你已經做的很好了,但要為自已做!不能為他人作嫁衣裳,竹藍打水一場空。)應該說我各個時期均是一個業務高手,無能是從部隊到大學到工廠做工程師、做經理、做廠長做畫家我一直是行業技能、技巧的高手,我非常有耐心地琢磨、研究這個行業的發展。
修完這些重要課程,透過你的人生規劃和努力,你的個人價值將會最大程度的得以實現,實現全方位的成功人生。
與你共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